世界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煤层气发电厂并网发电
被引量:1
出处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08年第5期52-52,共1页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同被引文献12
-
1樊金璐,吴立新,王春晶,高明龙.中国煤层气发电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J].洁净煤技术,2012,18(1):1-4. 被引量:18
-
2严林博,何伯述,裴晓辉,宋卫宁,陈琪,宋泾舸.煤基近零排放系统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本体的模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29):94-103. 被引量:3
-
3王钰.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化学工业,2013,31(1):1-6. 被引量:9
-
4吕小静,耿孝儒,朱新坚,翁一武.以木片气为燃料的中温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1):133-141. 被引量:17
-
5于泽庭,蒙青山,张承慧,韩吉田.CO_2近零排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性能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200-208. 被引量:12
-
6任俊卿,张伟,龚文照.煤层气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18,38(4):41-44. 被引量:2
-
7熊云威.煤矿区低浓度煤层气梯级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8,45(4):121-124. 被引量:24
-
8邹才能,杨智,黄士鹏,马锋,孙钦平,李富恒,潘松圻,田文广.煤系天然气的资源类型、形成分布与发展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46(3):433-442. 被引量:89
-
9李亚超,张海峰.晋煤集团碳基燃料电池SOFC发电示范工程建设及运行[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9,44(5):153-156. 被引量:5
-
10靳鹏.煤层气综合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0,45(2):25-2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6
-
1王雨晴,童欣,袁磊.便携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9):3273-3282. 被引量:14
-
2陈春雷.煤层气发电技术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21(11):128-129.
-
3梁喆,李梅,周孟然.含P2G和混合电储能的矿山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10):122-129. 被引量:13
-
4李庆钊,张桂韵,刘鑫鑫,朱鹏飞,郑苑楠.煤矿超低浓度瓦斯蓄热燃烧特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23):8078-8087. 被引量:2
-
5梁前超,乔润鹏,何俊能,杨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建模仿真与性能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21,33(6):77-81.
-
6项鹏飞,葛磊蛟,周震震,刘航旭,陈伟.计及SOFC余热回收的氢-冰储能典型园区微网优化配置模型[J].南方电网技术,2022,16(4):105-114. 被引量:6
-
7黄尚龙,杨晨,陈浩,马强,赵波.燃料预重整份额对SOFC-GT混合发电系统设计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2,42(10):3691-3700. 被引量:4
-
8陈彪,段立强,杨丽波.耦合太阳能的SOFC-MGT-CCHP系统不同运行策略性能对比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2,42(11):4079-4089. 被引量:3
-
9许世森,周贤,安航,彭烁.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构建及模拟优化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2,42(19):7102-7112. 被引量:5
-
10王倩如,王彩霞,顾吉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神经模糊控制策略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22,37(10):198-206. 被引量:2
-
1瓦斯变电能“杀手”成资源[J].地理教学,2008(8):48-48.
-
2科技信息[J].工厂动力,2008(3):39-39.
-
3世界总装机最大煤层气发电厂并网发电[J].红水河,2008,27(2):10-10.
-
4张凯.晋城电网调度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30):69-69.
-
5世界最大的煤层气发电厂投产[J].华东电力,2009,37(8):1345-1345.
-
6在武.国内最大的瓦斯发电厂投入运行[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8(3):27-27.
-
7国内最大瓦斯发电厂正式投产[J].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2008(2):13-14.
-
8晋城“中华灯”采用了高效节能陶瓷金卤灯[J].城市亮化,2013(2):19-19.
-
9李坚.地区电网暴露出的几个问题[J].华北电力技术,1998(12):38-40.
-
10张庆华.晋城500kV变电站35kV电容器保险熔断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1Z):152-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