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被白粉菌侵染所致结构、化学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小麦被白粉菌侵染所致结构、化学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李健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CHANGESOFSTRUCTUREANDCHEMISTRYOFWHEATINFECTEDBYPOWDERYMILDEWANDITSRELATIONTORES...
作者
李健强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大学
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2,共4页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菌
致病性
结构
化学变化
抗病性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6
参考文献
5
1
兰景华.
感染白粉病小麦叶片细胞的超微变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4(4):289-291.
被引量:5
2
杨家书,植物病理学报,1996年,16卷,3期,169页
被引量:1
3
李健强,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
被引量:1
4
李金玉,康振生,李振岐,胡东维.
种衣剂17号包衣对小麦苗期白粉菌发育影响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4):60-65.
被引量:14
5
文敬成,植物病理学报,1989年,19卷,1期,17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张凤国,朱之堉,刘丽娟,谭伯熙.
锈粉宁浸种对小麦白粉病菌侵染叶部过程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16(2):9-12.
被引量:1
2
康振生,李振岐,商鸿生,J.庄约兰,R.罗林格.
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J]
.真菌学报,1993,12(3):208-213.
被引量:33
3
李金玉,Fifth International Mycological Congress,1994年
被引量:1
4
李金玉,Proceeding of 12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1991年
被引量:1
5
史建荣,王裕中,方中达.
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形态和生理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1992,22(3):205-209.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17
1
李永红,时书玲.
油菜种子包衣剂的筛选及应用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2):26-31.
被引量:9
2
霍云霞,何其瑞,魏国荣,康振生,黄丽丽.
两株内生放线菌发酵液防治黄瓜白粉病机理初探[J]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6):295-300.
被引量:2
3
赵磊磊,聂立水,朱清科,苟丽晖.
种子包衣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26-131.
被引量:50
4
李健强,刘西莉,贾君镇.
三唑酮种衣剂在小麦种表的超微分布及抗脱落淋失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1998,28(4):303-308.
被引量:5
5
李金玉,沈其益,刘桂英,刘西莉,高仁君.
中国种衣剂技术进展与展望[J]
.农药,1999,38(4):1-5.
被引量:56
6
李健强,刘西莉,宋秀荣.
三唑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幼苗内酸性磷酸酶分布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1999,29(3):221-226.
被引量:14
7
马鸿艳,高鹏,祖元刚,栾非时.
甜瓜与单囊壳白粉菌亲和互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33(3):272-277.
被引量:3
8
鲁红学,山岡直人.
氟菌唑对大麦白粉病菌侵染过程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2):397-400.
9
陈茹梅,李金玉,邵映田,康振生.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菌超微结构的影响[J]
.菌物系统,2000,19(3):389-395.
被引量:20
10
任璐,屈会选,冯晓鹏,刘慧平.
小麦种衣剂配方筛选及包膜后田间效果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62-6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6
1
牛立元,王鸿升,石明旺.
小麦叶片SOD、POD活性与白粉病抗性关系[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4):5-8.
被引量:15
2
陈宇.
小麦白粉病菌侵入阶段的观察[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4):336-339.
被引量:1
3
文成敬,陶家凤.
细胞乳突的形成和小麦白粉菌成功侵染的关系[J]
.植物病理学报,1989,19(1):17-20.
被引量:5
4
魏胜林,秦煊南.
氮钾水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对柠檬流胶病抗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1):6-9.
被引量:19
5
李凡,胡东维,陈锋,崔晓峰.
小麦TaMlo基因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细胞化学分析(简报)[J]
.实验生物学报,2005,38(6):550-554.
被引量:9
6
于振文,张炜,岳寿松,沈成国,余松烈.
钾营养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和衰老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6,22(3):305-312.
被引量:76
7
芦光新,胡东维,徐颖.
活性氧积累与小麦抗白粉病关系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149-153.
被引量:7
8
宋凤鸣,郑重,葛秀春.
活性氧及膜脂过氧化在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5):377-385.
被引量:123
9
周威,李彩霞,王飞,许晓风,石志琦.
白粉病菌入侵对不同抗性南瓜品种的病理和生理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11-1713.
被引量:9
10
何放亭,武红巾,陈子文,戴群.
C/A值与甘薯丛枝病症状发生的关系[J]
.植物病理学报,1997,27(1):43-46.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4
1
徐红明,刘红彦,王俊美,田保明,王鹏涛.
小麦Mlo基因的克隆及白粉病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3):401-405.
被引量:8
2
毕建秀,余冬冬.
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320-12321.
被引量:7
3
梁银萍,许志宇,孙小涵,范乐,师令俊,朱慧森,许庆方,赵祥.
白粉菌BGP(TG)在不同抗性草地早熟禾叶片上的侵染过程观察[J]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4839-4851.
被引量:1
4
郭衍银,徐坤,王秀峰,朱艳红.
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机理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38(4):385-393.
被引量:70
二级引证文献
86
1
罗金葵,陈巍,沈其荣.
不同小白菜器官对氮素形态响应的生理差异[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50-53.
被引量:23
2
杨暹,陈晓燕.
不同氮营养下炭疽病菌侵染对菜心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5):919-923.
被引量:9
3
罗金葵,陈巍,张攀伟,茆泽圣,沈其荣.
增铵对小白菜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05,42(4):614-618.
被引量:20
4
狄彩霞,李会合,王正银,丁华平,黎小清,李清荣,向华辉,刘星.
不同肥料组合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05,42(4):652-659.
被引量:31
5
陈巍,罗金葵,尹晓明,贾莉君,张攀伟,沈其荣.
硝酸盐在两个小白菜品种体内的分布及调配[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277-2282.
被引量:17
6
陈明昌,张强,程滨,杨治平,丁玉川,刘平.
土施有机添加剂和硫磺对小白菜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793-799.
被引量:5
7
罗金葵,陈巍,张攀伟,沈其荣.
小白菜适当增铵下硝酸盐累积机理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800-803.
被引量:30
8
王健,孙兴祥,沈其荣,周毅.
增铵对菠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6,37(2):326-329.
被引量:18
9
孙淑斌,罗金葵,徐国华,胡江,陈巍,沈其荣.
小白菜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初步鉴定[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4):592-596.
被引量:11
10
张攀伟,罗金葵,陈巍,沈其荣.
硝铵比例影响小白菜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原因探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5):711-716.
被引量:12
1
毕建秀,余冬冬.
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320-12321.
被引量:7
2
于长春.
防除黄瓜6种主要病虫害有技法[J]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1(9):21-21.
3
王就光.
瓜菜叶为何长白粉[J]
.农家顾问,2000(7):22-22.
4
曹学仁,周益林,段霞瑜,程登发.
白粉菌侵染后田间小麦叶绿素含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关系[J]
.植物病理学报,2009,39(3):290-296.
被引量:15
5
王宏梅,蒋选利,白春微,左希,丁海霞.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受白粉菌侵染前后PPO、POD活性变化[J]
.种子,2009,28(4):14-17.
被引量:5
6
杨若林,刘建云,吕欣,王新宇.
白粉菌侵染对小麦叶片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293-296.
被引量:8
7
张宇,何海霞,王萌,潘敏,李晓娜,郑服丛.
巴西橡胶树HbMlo8基因的功能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8):1507-1511.
8
李凤娇.
苦荬菜栽培严防白粉病[J]
.农药市场信息,2013(19):44-44.
被引量:1
9
黄俊斌,周发松.
草酸氧化酶基因在受白粉菌侵染大麦叶片中的诱导表达[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17(4):324-330.
被引量:1
10
黄芪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J]
.定西科技,2013(3):42-42.
植物病理学报
199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