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ROS 2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的维护与质量保证
被引量:4
出处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9期562-563,共2页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参考文献3
1 张旭,胡金曹,顾光煜,黄爱军,郭群,张葵.Vitros 250干化学直接电位法测定钾、钠、氯的性能评价[J] .临床检验杂志,2007,25(2):158-158. 被引量:13
2 夏正武,王胜华.VITROS250干化学分析仪保养与常见故障排除[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18(3):12-12. 被引量:2
3 叶应妩,王毓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621.
二级参考文献3
1 Yamada T,Nishino S,Takubo T,et al.Simpl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ssay based on dry chemistry[J].Clin Chim Acta,2002,320(1 ~2):79-88. 被引量:1
2 顾光煜.离子选择电极分析在生物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2002,20(U08):29-32. 被引量:19
3 顾光煜,张葵.离子选择电极分析中的若干问题[J] .临床检验杂志,2004,22(1):3-5.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13
1 秦胜芳.血气分析与常规生化的电解质测定及比较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0):62-63. 被引量:17
2 张家,胡金曹,顾光煜,黄爱军,郭群,张葵.不同电化学法血清氯测定结果分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5):76-77. 被引量:4
3 胡金曹,郭群,顾光煜,黄爱军,张葵.不同电化学法血清钾钠测定结果分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2):56-58. 被引量:1
4 林国跃,张和平,王秋慧,翟蓓.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参比液使用对血清离子测定的影响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3):230-230. 被引量:7
5 林国跃,王秋慧,张和平,翟蓓.不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钾钠氯结果比对分析[J] .医学综述,2011,17(6):944-945. 被引量:2
6 陈锦琦.谈谈Vitro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体会[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6,24(S1):633-634. 被引量:3
7 沈学耕.如何排除不同批号参比液对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4):478-479. 被引量:5
8 林列坤,卢春生.干化学法测定钾钠氯的方法学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664-2666. 被引量:1
9 蒋丽云.高血脂对直、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电解质的影响比较[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51-2751. 被引量:4
10 田勇光,陶红,陈永坤.乳糜血清在不同电解质仪上测定钾钠氯的结果分析[J] .浙江实用医学,2014,19(6):443-444.
同被引文献20
1 蒋宏君,王凡,郭恒云.VITROS750不同批号的参比液对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6):4-4. 被引量:2
2 史小波,陆永辉,李晗.三种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误差比对分析[J]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6):698-698. 被引量:1
3 王景顺,田浩,陈鑫.萃取法去除脂血对ISE间接测定的影响[J]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6,19(1):129-130. 被引量:3
4 吴俊琪,徐瑞龙,杜忠明,付冠华,陆晓东.VITRO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比对校正[J] .检验医学,2006,21(3):285-287. 被引量:22
5 张旭,胡金曹,顾光煜,黄爱军,郭群,张葵.Vitros 250干化学直接电位法测定钾、钠、氯的性能评价[J] .临床检验杂志,2007,25(2):158-158. 被引量:13
6 Clinic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Ep9-A2,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approved guide-line,2nd ed[S]. PA,USA:CLSI,2002. 被引量:1
7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dicare, Medicaidand CLIA programs ; regulations implementing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of 1988(CLIA)-HCFA. Final rulewith comment period[J]. Fed Regist, 1992,57(40) :7002-7186. 被引量:1
8 蒋明栋,张扬丽.OLYMPUSAU2700 ISE单元定标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处理[J].中国医疗装备,2011,26(8):120-121. 被引量:1
9 郭丽洁,邹大伟,赵明.Amon试剂在Vitros250干化学仪内放置时间对其血氨测定值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4):539-539. 被引量:8
10 陈安青,苏维奇,李莉,王术国.Vitros250参比液上机时间对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3):396-39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
1 陈安青,苏维奇,李莉,王术国.Vitros250参比液上机时间对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3):396-397. 被引量:2
2 沈学耕.如何排除不同批号参比液对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4):478-479. 被引量:5
3 左军.Vitros-350干式化学分析仪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46-247. 被引量:4
4 吕学海,王志刚,李晓燕.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与直接法对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估[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8-79.
二级引证文献8
1 沈学耕.如何排除不同批号参比液对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4):478-479. 被引量:5
2 左军.Vitros-350干式化学分析仪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46-247. 被引量:4
3 吕学海,王志刚,李晓燕.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与直接法对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估[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8-79.
4 张云,刘敏,李晓燕,张雅芳,杨思佳,郭建巍,赵强元.VITROS 350生化分析仪参比液上机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5):600-602. 被引量:2
5 岳晓红,康迪.Vitros4600干化学分析仪参比液上机时间对电解质测定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16,37(9):31-32.
6 丘衍博,余卓恒,黄衍锋.Vitros5600参比液上机时间对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1):435-436.
7 嘉莉莎.高血脂对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电解质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148-150. 被引量:3
8 周爱国.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J] .医疗卫生装备,2018,39(1):106-108. 被引量:2
1 周利,陈剑,冯磊.Vitros 3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加样针位置故障维修一例[J] .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66-66. 被引量:2
2 林有东,蔡鹏威.VITROS 2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的评价[J]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6):116-117. 被引量:12
3 谭为,周卫东.标本溶血对干化学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80-180. 被引量:14
4 张旭,胡金曹,顾光煜,黄爱军,郭群,张葵.Vitros 250干化学直接电位法测定钾、钠、氯的性能评价[J] .临床检验杂志,2007,25(2):158-158. 被引量:13
5 王星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电解质测定比较[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4):613-614. 被引量:4
6 邓芳.干化学试纸法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检测结果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6):1008-1008.
7 纪小霞,陈伟霖,吴阿阳,陈美玲.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测定钾、钠离子的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23-1824. 被引量:13
8 陈安青,苏维奇,李莉,王术国.Vitros250参比液上机时间对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3):396-397. 被引量:2
9 王延群,公衍文.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干化学法和镜检法对尿液分析的比较[J] .检验医学,2011,26(12):858-860. 被引量:26
10 史小波,李晗.全自动干化学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的方法学探讨[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6):432-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