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家“反向”教育思想探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下引只注章数)“反者道之动”体现了道家的基本思想。在道家看来,任何事物都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正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因此观察事物不仅要看到他的正面,
作者
陈文华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德州学院教育系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0,62,共4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关键词
教育思想
道家
《道德经》
对立关系
有无相生
事物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杨启亮著..道家教育的现代诠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276.
2
黄新宪主编..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台湾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361.
3
马斯洛,孙大川译.人的潜能和价值[M].结构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0,97、
被引量:1
4
陈鼓应.老子令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0.
被引量:1
5
博尔诺夫,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4.
被引量:4
6
于述胜.
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1):122-125.
被引量:20
7
恩格斯著,曹葆华等译..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34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被引量:22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
被引量:7
3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5..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2
1
曾岩.
道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几点影响[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2):362-362.
2
邵秀玲,刘国强.
道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
.泰山学院学报,2005,27(5):92-95.
被引量:2
3
曾建萍,陈晶.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艺术[J]
.教育评论,2007(1):34-37.
被引量:5
4
唐德俊,阳德华.
老子教育思想要义解读[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21-123.
被引量:11
5
张敏,杨学.
老子师德观对当代师德建设的启示[J]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1):163-164.
6
谭维智.
试论老庄道德教育的“减法”原理[J]
.教育学报,2008,4(2):16-20.
被引量:5
7
赵文平.
论学生的非连续性发展——来自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1):4-6.
被引量:1
8
刘冬梅,王淑波.
老子教育思想时代价值探赜[J]
.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61-164.
被引量:6
9
高小丽.
关于教育气氛的几点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182-183.
被引量:1
10
谭维智.
论庄子对知识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的认识[J]
.教育学报,2010,6(4):111-118.
被引量:3
1
刘荣.
《老子》思想的矛盾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08(S1):28-31.
被引量:1
2
马剑.
《道德经》中“柔弱”文化的价值思考[J]
.青年与社会,2015,0(7):288-289.
3
魏颖.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人生哲学思想探微[J]
.学理论,2013(14):41-42.
被引量:3
4
王朝华.
《老子》三章解读札记[J]
.船山学刊,2005(4):61-63.
5
张二平.
论老子哲学的体用观[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8):15-17.
被引量:1
6
袁升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哲学思想述略[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2):11-13.
被引量:2
7
刘荣荣.
老子思想的内在逻辑[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5(1):88-91.
被引量:3
8
毛敏,王迎川.
甘居下者未必卑 守于弱者能克强——《老子》“弱者道之用”方法论初探[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1):88-91.
9
陈徽.
老子的“道”即“自然”思想及其“逻辑”展开[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27-31.
被引量:2
10
张理峰.
以道观之:“自然”的双重维度——对《老子》“自然”观念的再思考[J]
.原道,2008(1):280-286.
当代教育科学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