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词“坐”带处所宾语能力的历时发展考察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动词"坐"带处所宾语的现象在先秦晚期始出现,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个稳步和持续的发展过程,至唐五代,动词"坐"带处所宾语的现象发展到稳定的阶段,从宋代开始,"坐"带处所宾语的能力呈下降的趋势。现代汉语中,"坐"直接带处所宾语这一用法的使用范围变得十分有限。在这样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中,介词对处所论元的引导为"坐"带处所宾语提供了合适的使用环境。
作者
吴纪梅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78-181,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坐”处所宾语
古今
对比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3
1
孟琮等编..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97.
2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被引量:37
3
古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被引量:2
4
汉语大词典(电子2.0版)[Z].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
被引量:1
5
储泽祥.处所角色宾语及其属性标记的隐现情况[Z].
被引量:1
6
杨海明,周静著..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1.
7
陈昌来著..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300.
8
储泽祥.
从动宾短语的演变情况看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J]
.古汉语研究,1998(2):25-29.
被引量:8
9
王克仲.古汉语动宾语义关系的制约因素[J].中国语文,1986,(1).
被引量:2
10
邵敬敏.论汉语语法的语义双向选择性原则[J].中国语言学报,1997,(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
.哲学研究,1959(2):47-47.
被引量:285
2
李临定.
施事、受事和句法分析[J]
.语文研究,1984(4):8-17.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77
1
孙良明.
关于取消“介词省略”说以及“于”字的用法问题——答谢方平权先生[J]
.古汉语研究,2002(3):69-74.
被引量:9
2
叶川.
动词+目的宾语结构的语用认知分析[J]
.南昌高专学报,2005,20(2):48-51.
3
吴云芳,段慧明,俞士汶.
动词对宾语的语义选择限制[J]
.语言文字应用,2005(2):121-128.
被引量:18
4
周日安.
“XY中国”的语义、功能与成因[J]
.语言文字应用,2006(3):76-82.
被引量:5
5
赵洪生.
关于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水平的思考[J]
.探索,2006(6):78-80.
被引量:2
6
刘日新.
马克思是西方经济学家吗?——兼谈恩格斯是“资本家”的问题[J]
.探索,2006(6):181-184.
7
孙德平.
从社会的发展看“家属”的词义演化[J]
.妇女研究论丛,2007(2):39-45.
被引量:2
8
徐靖.
谈移动的起点——汉日空间表达方式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2):83-90.
被引量:2
9
方梅.
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
.修辞学习,2007(6):1-7.
被引量:131
10
王成礼.
公正与效率的均衡分析——兼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J]
.道德与文明,2007(6):86-8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
1
郭锡良.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
.中国语文,1997(2):131-138.
被引量:146
2
马贝加.
原因介词“坐”的产生[J]
.语言研究,2009,29(2):43-46.
被引量:9
3
吴大慧.
浅析动词“坐”的历时演变[J]
.长安学刊,2010(4):62-63.
被引量:1
4
易焱,王克非.
词汇类型学视角下的英汉语<相遇>类动词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2013,34(1):7-13.
被引量:7
5
张莉.
词义类型学研究[J]
.语言研究,2013,33(3):33-39.
被引量:12
6
景虎钰.
关于“停车坐爱枫林晚”之“坐”[J]
.红河学院学报,2014,12(3):56-58.
被引量:1
7
蒋冀骋.
论“坐地”结构中“地”的词性[J]
.古汉语研究,2014(3):2-8.
被引量:1
8
吴迪.
语义地图模型下的哈萨克语的人体词汇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1):18-23.
被引量:1
9
张定.
“追逐”动词语义图[J]
.当代语言学,2016,18(1):51-71.
被引量:14
10
江蓝生.
超常组合与语义羡余——汉语语法化诱因新探[J]
.中国语文,2016(5):515-525.
被引量:61
引证文献
2
1
韩畅,荣晶.
动词“坐”的词汇类型学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19,33(4):504-521.
被引量:6
2
郄镕泽.
也谈关于“坐(卧/立)+地”结构中“地”的词性问题[J]
.汉字汉语研究,2024(3):65-77.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鸿滨.
类型学视角下《左传》言语类动词的语义句法研究[J]
.中国训诂学报,2023(1):104-121.
2
马菁屿.
“看”的词义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3):34-40.
被引量:2
3
姬雪儿.
基于词汇类型学的“行走”概念语义图模型及启发[J]
.文学教育,2021(9):64-67.
4
付冬冬,于洋.
词汇类型学视野下动词“吹”的共词化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3(1):99-112.
被引量:1
5
徐今.
词汇类型学在中国[J]
.语言与翻译,2023(2):13-19.
被引量:1
6
张田义.
隐喻视角下现代汉语下肢动作动词共时演变研究[J]
.今古文创,2023(41):134-136.
1
黎路遐.
近代汉语“这”“那”不平衡发展考察[J]
.宜春学院学报,2016,38(4):86-89.
被引量:1
2
陈明富.
古代涉“建筑”义动词历时考察[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3(4):104-109.
被引量:1
3
陈明富.
古汉语中表“买卖”义词语历时考察[J]
.殷都学刊,2013,34(3):114-117.
4
苗丽霞,王文斌.
大学生多义词词义知识发展考察[J]
.外语界,2010(5):58-66.
被引量:12
5
邱洪瑞.
“杨”“柳”意义探微[J]
.语言与翻译,2005(3):38-39.
被引量:1
6
崔山佳.
汉语被动句主语的生命度历时考察[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26(5):58-64.
被引量:2
7
龚红.
关于西方文学中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诗学摹仿的探讨[J]
.科教导刊,2012(5):178-178.
8
李文芳,雷希.
话语交际中的语用预设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7):39-40.
被引量:1
9
中国人应该尊重母语语言要看做资源[J]
.教育科学论坛,2007(11):79-79.
10
王丽.
闽语仙游方言的已然体[J]
.三明学院学报,2013,30(1):46-49.
广西社会科学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