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夸张的认知心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夸张是根于心理活动的一种认知性修辞格。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夸张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关系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超常规的变异心理过程。夸张的认知心理过程包括夸张生成的认知心理过程和夸张接受的认知心理过程两部分,这两部分共同构成夸张的认知心理机制。
作者
蒋冰清
机构地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夸张
认知心理
生成
接受
变异
分类号
B842.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45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3
1
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01.
被引量:184
2
唐钺著..修辞格[M],1923:89.
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被引量:144
4
宗廷虎.修辞学与心理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72.
被引量:1
5
刘大为著..比喻、近喻与自喻 辞格的认知性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98.
6
阴国恩,梁福成,白学军.普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283-284.
被引量:1
7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666.
8
闾海燕.
论夸张修辞的心理原型──心理与修辞研究之三[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130-134.
被引量:8
9
谭学纯等著..接受修辞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51.
10
[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苏]彼果斯洛夫斯基(В·В·Богословский) 编,魏庆安.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被引量:1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5
1
闫伟.
论夸张辞格形成的规约性[J]
.时代文学,2008(20):19-20.
2
孙蓉蓉.
《正纬》与谶纬——《文心雕龙·正纬》篇辨正[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4):129-137.
被引量:5
3
肖鸣政.
能绩人才观的人力资源开发学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46-53.
被引量:13
4
尚学锋.
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43.
被引量:8
5
肖建安,肖志钦.
变异修辞的美学理据探究[J]
.外语教学,2004,25(6):25-27.
被引量:5
6
肖建安,肖志钦.
变异修辞的逻辑理据[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10-11.
被引量:8
7
沈晋贤.
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02-107.
被引量:3
8
岑运强,程玉合.
殊途同归:言语的语言学——兼同刘大为先生商榷[J]
.修辞学习,2004(6):44-47.
被引量:2
9
刘建明,刘星.
唐前文学中的《庄子》意象[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5):75-78.
10
殷光明.
敦煌卢舍那法界图像研究之一[J]
.敦煌研究,2001(4):1-12.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38
1
廖逢珍.
夸张艺术魅力举隅[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3):171-172.
被引量:2
2
裴利民.
夸张“可接受性”的心理及语用探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5):106-107.
被引量:4
3
余冠英.
关于《孔雀东南飞》疑义[J]
.文学评论,1961(2):84-88.
被引量:7
4
傅庚生.
《孔雀东南飞》疑义相与析[J]
.文学评论,1961(1):107-110.
被引量:6
5
林孟夏.
浅议英汉语夸张手法的比较[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1):39-42.
被引量:2
6
林延君.
试析《焦仲卿妻》一处难解之谜[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72-74.
被引量:2
7
韦世林.
试析夸张辞格的逻辑支点[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4):82-86.
被引量:3
8
谈蓓芳.
《玉台新咏》版本考——兼论此书的编纂时间和编者问题[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4):2-16.
被引量:20
9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21
10
王希杰.
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J]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23(1):1-7.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6
1
戴歆.
论辞格的认知性——以夸张为例[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7):99-101.
被引量:3
2
万小罗,许慧娟,刘丽慧.
时间小夸张范围及成因分析[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31(2):51-55.
3
张望发,张莹.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J]
.现代交际,2016(11):73-73.
被引量:1
4
邵春,胡志强.
夸张与意识双重结构[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3):34-39.
被引量:4
5
姜恩华.
基于学生立场的“夸张”写作教学[J]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0(7):38-41.
6
谭登思.
“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非衍文考--兼论“小姑如我长”之合理性[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2):36-4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张敏,覃莉.
介质流变下的民间图像转换——以湘西州龙山县里耶古镇与捞车村为例[J]
.创意设计源,2021(1):56-61.
2
王生龙.
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J]
.时代文学,2009(12):90-91.
3
修美丽.
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J]
.课外语文(下),2016,0(5):153-153.
4
郭雅欣,范振强.
语言夸张的认知语用机制新解[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11):84-89.
被引量:3
5
伍敬芳.
李白诗歌中夸张的认知解读[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11):198-200.
6
聂思成,霍永寿.
从意识双重结构到言语双重意识[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2):62-70.
7
闫琰.
5G背景下我国短视频广告互动传播策略研究[J]
.电视研究,2021(10):55-58.
被引量:4
8
王文杰.
语言意向学理论下高校体育教师线上教学讲解艺术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7(4):339-341.
1
张刚.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梳理[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30-35.
2
张刚.
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J]
.山东社会科学,2007(2):63-66.
被引量:3
3
王振廷.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心理机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4(2):264-264.
4
时言.
为“不一样”点赞[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16,0(6):47-47.
5
莫德厚.
佛教典籍中短偈的句式与修辞格[J]
.法音,2008(9):43-47.
被引量:3
6
赵振兴.
《周易》互文考察[J]
.古汉语研究,1999(3):47-50.
被引量:2
7
张琳.
浅析《论语》中修辞格的运用[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9):64-65.
8
田兴军.
幽默的美学价值[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9(3):90-94.
9
张家港的发展智慧[J]
.中国老区建设,2009(9):1-1.
10
张传禄.
特事特办的智慧[J]
.秘书工作,2013(9):44-45.
广西社会科学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