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气象》
1997年第3期57-59,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Meteorology
同被引文献26
-
1林朴炎.风廓线仪──下一代测风系统[J].广东气象,1994,17(1):40-41. 被引量:6
-
2.卫星气象学.http://www.ikepu.com.cn,2002—2—11. 被引量:1
-
3孟执中 李卿.中国气象卫星的进展.http://www.space.cetin.net.cn,2002—2—19. 被引量:1
-
4.21世纪初中国应用卫星发展趋势.http://yuandi—ngjiajiao.sina.net,2002—2—22. 被引量:1
-
5.机载雷达的发展概况.http://www.gd.cetin.net.cn,2002—2—22. 被引量:1
-
6.大气探测.http://www.weather.org.cn,2002—2—22. 被引量:1
-
7.中国民用天气雷达的现状与展望.http://dot.gov.cn,2002—3—15. 被引量:1
-
8黎光清.气象卫星被动定量遥感的反问题[A]..现代大气科学前沿与展望[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
9中国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M].,2000.9—12. 被引量:1
-
10黄荣辉 章国材 陆则慰.21世纪大气科学前景与展望[A]..21世纪初大气科学回顾与展望[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
-
1覃信贤,谢博文,黄小妹,黄智.当前大气探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96-96. 被引量:1
-
2张庆阳,张沅,李莉,田静.大气探测技术发展概述[J].气象科技,2003,31(2):119-123. 被引量:22
-
3张晓兰.浅论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4):186-186.
二级引证文献23
-
1樊鹏,陈保国,郭强,何军,黄兴,党国营.飞机人工增雨空地传输网络系统[J].气象科技,2005,33(3):260-263. 被引量:6
-
2王欣,卞林根,彭浩,李剑东.风廓线仪系统探测试验与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5):693-698. 被引量:96
-
3罗树如,胡玉峰,刘钧,王柏林.自动气象站综合探测网的构建[J].气象科技,2006,34(2):184-187. 被引量:17
-
4刘治江,陈爱国.基于C8051F320的智能化小球测风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11):158-160.
-
5罗雄光,梁国锋.GTS1型探空仪与59型探空仪测得的逆温比较[J].广东气象,2008,30(A02):101-102. 被引量:6
-
6张立峰,陈爱国,李晓光.基于ARM-Linux的自动站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9,32(1):86-87. 被引量:2
-
7于帅,马传成,郭海涛.CAWS600-B(S)型自动气象站DY-01电源系统典型故障分析[J].气象科技,2009,37(1):122-124. 被引量:10
-
8贺宏兵,滕志遥.多模式探测的风廓线数据差异性统计及整合策略[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6):656-660.
-
9柳宏英,鲁小荣.新疆昌吉地区春季一次大尺度天气中局地暴雨的诊断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6):303-304. 被引量:1
-
10熊超超,韩小冬,谢丽萍.高科技战争对高空气象探测装备的需求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27(2):60-63. 被引量:1
-
1罗刚.美国90年代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概要[J].四川气象,1995,15(2):59-60.
-
2郑秀娟,鲍志东,冯增昭.21世纪初十年中国古地理学发展概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32(3):301-309. 被引量:4
-
3何展翔,刘海樱.综合物化探技术发展概要——第73届SEG年会及展览观感[J].物探装备,2004,14(2):75-78.
-
4吴家鸣,叶家玮,李宁.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水动力与控制性能研究述评[J].海洋工程,2004,22(1):111-120. 被引量:20
-
5陶祖钰,熊秋芬,郑永光,王洪庆.天气学的发展概要——关于锋面气旋学说的四个阶段[J].气象学报,2014,72(5):940-947. 被引量:17
-
6周城宏,钱卫平,郭军海,赵华.脉冲星导航发展概要[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3):241-24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