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医著中纲目分类法的由来及其特点和影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纲目分类法"是朱熹首创的一种分类方法,其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纲目分类法产生之后,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尤其备受中医家们的青睐,并将其应用于中医学著作的编撰之中。就其由来及其特点和影响进行了讨论。
作者
张双红
和中浚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
Journal of Jiang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纲目分类法
理学
医学著作
分类号
R-029 [医药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8
1
脱脱等(元).宋史·张承德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4:29-30.
被引量:1
2
曲黎敏著..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6.
3
王昆文.
我看中医药文化[J]
.国医论坛,2006,21(6):45-46.
被引量:1
4
马涛.朱熹《通鉴纲目》及史学思想的新阐发.学术月刊,2000,16(10):26-28.
被引量:1
5
梁启超著..中国历史研究法[M],1981:191.
6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1920.
被引量:76
7
敖莉娜,崔锡章.
《本草纲目》文献研究评述[J]
.北京中医,2007,26(2):122-125.
被引量:1
8
严世芸..中医各家学说[M],2003.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尚志钧.
金陵版《本草纲目》误注陈藏器《本草拾遗》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6):21-22.
被引量:2
2
周一谋.
《本草纲目》中“一伏时”考[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4):8-9.
被引量:1
3
李从明.
本草纲目误读分析举隅[J]
.医古文知识,1994,11(3):19-22.
被引量:1
4
宋华相.
《本草纲目》保存《雷公炮炙论》佚文的概述[J]
.中药材,1994,17(11):45-46.
被引量:3
5
吴云波.
《本草纲目》在编撰体例上的成就[J]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1994(1X):3-4.
被引量:3
6
王兴国,叶万芳.
《本草纲目》的几处小疵[J]
.中医药研究,1995,11(5):3-4.
被引量:1
7
赵恩俭.
《本草纲目》“二消”失误的分析研究──谈《本草纲目拾遗》正误《本草纲目》第二条[J]
.天津中医,1995,12(1):33-35.
被引量:1
8
罗宝珍.
浅论《本草纲目》中笔记类文献的价值[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6):46-48.
被引量:2
9
刘姝.
从《本草纲目》浅析中医与小学的关系[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2):77-78.
被引量:2
10
尚志钧.
金陵版《本草纲目》所注“十剂”出处辨疑[J]
.基层中药杂志,1996,10(2):5-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75
1
冯志弘.
论北宋天圣年间四川仕风的嬗变——三苏文章汇入北宋古文运动的地域背景[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6):95-100.
被引量:3
2
刘京菊.
杨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3):44-48.
被引量:3
3
李俊恒.
“天下当朝正许昌”——兼论许昌历史发展特点与地位[J]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3):93-97.
被引量:3
4
郭学信.
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宋代士林风气[J]
.齐鲁学刊,2008(4):51-55.
5
彭向前.
谅祚改制考论[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9(4):50-55.
被引量:2
6
安国楼,孟志强.
北宋时期植桑养蚕副业[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6):51-54.
7
魏崇周.
对“卮”的歧解与对“卮言”的误读[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6):129-131.
被引量:3
8
周宝荣.
浅谈宋代的图书校勘[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60-62.
9
田欣.
父商子仕:宋代商人家庭成员身份的代际更替[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3):128-132.
被引量:6
10
周宝荣.
印本时代的到来与宋朝社会的读书风尚[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3):125-12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3
1
田淑芹.
中医类书的作用与类型[J]
.中医药学报,2005,33(1):56-58.
被引量:1
2
李洁.
论古代中医类书的形成和发展源流[J]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4,17(4):7-10.
被引量:3
3
武跃进,王壮.
明清类书的兴盛与衰亡[J]
.图书馆学研究,1996(2):76-82.
被引量:3
4
余子牛,冯跃.
中医类书漫谈[J]
.图书馆,1997(4):49-51.
被引量:2
5
吕斌.
明代博学思潮发生论[J]
.中国文化研究,2008(2):141-152.
被引量:6
6
丁艳蕊.
论《本草纲目》分类体系的科学性[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4):63-65.
被引量:4
7
周祖贻,谭达全,刘锐.
明代医家王肯堂医学成就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134-139.
被引量:5
8
赵汗青.
中国古代类书与儒家思想[J]
.求索,2011(3):112-114.
被引量:3
9
徐春波,臧守虎.
《黄帝内经太素》类目研究[J]
.中医文献杂志,1999,17(4):7-8.
被引量:3
10
黄志杰.
《本草纲目》导读[J]
.中医函授通讯,2000,19(3):4-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赵慧锦,张挺,朱凌凌,陈慧娟.
明代医学类书特点及影响因素探析[J]
.中医文献杂志,2022,40(5):19-22.
2
何叶博,严世芸,陈丽云.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的理学渊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3821-3823.
被引量:8
3
刘蕴葭,赵艳.
中医古籍篇目体例“分门别类”的源流与特点[J]
.中医杂志,2024,65(21):2173-217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许二平,刘飒,胡研萍,李丹,施淼,徐江雁.
宋明理学对伤寒金匮类著作发展的影响[J]
.中医学报,2022,37(3):456-460.
被引量:1
2
唐杰,江国庆,张涵雨,叶青,江瑜.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研究现状概述[J]
.徽州社会科学,2022(7):52-55.
3
贺心宁,王小涔,田理.
变应性鼻炎常用经方历史溯源与临床应用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8):59-62.
被引量:3
4
王伟.
《伤寒论》课程思政元素探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20):33-34.
5
赵秀,杨金萍,宋咏梅,吴世彩.
“三纲鼎立”说的渊源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1):12-14.
6
张田生.
继绝学而成圣:理学思维与错简论的形成和发展[J]
.清史研究,2024(1):90-102.
7
石智尧,孙佩飞,高宇,刘佳佳,王晞星.
国医大师王晞星辨治肺腺癌靶向相关性药疹经验采菁[J]
.吉林中医药,2024,44(6):657-660.
8
赵秀,宋咏梅,吴世彩.
重编与归类:《伤寒论》条文编次的再认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7):3301-3304.
1
朱传湘.
论《验方新编》的学术成就[J]
.中医文献杂志,2009(3):40-40.
2
周一谋,严文广.
迷离扑朔的《中藏经》[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75-78.
3
来雅庭.
新安医家史料遗误指归[J]
.中医文献杂志,2007,25(1):18-20.
被引量:3
4
李红莉,姚欣.
互文性视域下中医学翻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8):1002-1004.
被引量:2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