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由《论语》所出典故词语看孔子思想和言语风格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德"等。通过对《论语》中流传下来的典故词语进行研究发现,贯穿孔子思想始终的主线应是"和",孔子毕生追求的境界和高度是"和谐"。至于"仁"、"道"、"礼"、"孝"、"德"等,都是达到和谐的方式。通过分析还可以发现孔子言语的形象和委婉风格。
作者
亓文香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典故词语
和谐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吴小华.
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6-68.
被引量:9
2
王培德.
孔子思想体系之我见[J]
.贵州社会科学,2005(5):72-74.
被引量:1
3
秦维宪.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访谈录[J]
.探索与争鸣,2005(1):7-9.
被引量:4
4
金景芳.
孔子思想有两个核心[J]
.史学集刊,1999(4):16-1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被引量:1877
2
庄子[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5
1
马呐.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汉字文化,2022(2):187-189.
被引量:1
2
杜江,高正龙.
孔子圣贤之仁与宗喀巴之菩提慈悲——《论语》“仁”与《菩提道次第广论》“慈悲”思想的比较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4):119-123.
3
崔玉宾.
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解读[J]
.芒种,2012(13):159-160.
被引量:7
4
罗娟.
公益广告中的仁爱思想解读[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6):344-345.
5
唐北海,谈家胜.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人权理念及其对近世社会的影响[J]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6):76-79.
被引量:1
6
周建标.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1-8.
被引量:4
7
王斌全.
对“爱心·仁术”办学理念的哲学思考[J]
.护理研究(下旬版),2009,23(8):2249-2250.
被引量:1
8
曲文.
论韩非进化史论中的诸子共识及其对诸子学术的取舍[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39-46.
9
马荣陆.
论儒家的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启示[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1):103-105.
被引量:2
10
方蒙石.
儒之多面相[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41-44.
同被引文献
11
1
尹世超.
成语的直解[J]
.语文研究,1983(3):51-51.
被引量:8
2
孙朝奋.
《虚化论》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4(4):19-25.
被引量:124
3
[清] 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1310.
被引量:12
4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9.
被引量:26
5
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46.
被引量:3
6
[清]刘宝械.论语正义[M].北京沖华书局,1990:372.
被引量:1
7
刘国荣.
别误用“登堂入室”[J]
.秘书之友,2008(7):10-10.
被引量:1
8
于伟,李姗姗.
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三个前提性问题[J]
.教育研究,2010,31(4):17-24.
被引量:17
9
杜尚荣,李森.
教育学学科发展新论——兼论我国教育学学科未来走向预设[J]
.现代教育管理,2012(1):1-7.
被引量:7
10
高增霞.
论汉语连动结构的词汇化[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4):133-13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唐之斌.
孔子人的分类思想的教育意义[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4):84-89.
被引量:1
2
孟祥英.
“登堂入室”的俚俗化探析[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3):114-118.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唐之斌.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卓越小学教师职前识别[J]
.现代教育科学,2018(7):60-65.
被引量:1
1
马启俊.
《庄子》里的寓言故事趣读[J]
.文学教育,2008(24):46-46.
2
唐子恒.
典故词语的理据及认知特征[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32-36.
3
嗓门大 人靠谱[J]
.新天地,2013(1):42-42.
4
张保振.
记则有威[J]
.武汉宣传,2013(23):50-50.
5
张保振.
记则有成[J]
.今日浙江,2013(21):62-62.
6
汪丽超.
浅谈孔子的“孝”及其当代社会意义[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2):305-305.
7
王文晖,万久富.
《论语》中孔子言语的修辞观照[J]
.孔子研究,2005(6):71-77.
被引量:1
8
吴晓欣.
从马王堆帛书《易传》看孔子的言语思想[J]
.周易研究,2015(6):11-18.
被引量:1
9
王顺然.
“礼仁”与“礼法”--从孔子到荀子再到韩非的简要考察[J]
.孔子研究,2010(1):66-69.
10
张云英.
论孔子的言语道德思想[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3,16(6):29-31.
中华文化论坛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