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机制名优茶工艺流程与机械配套组合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是浙江省农业厅95010课题成果的一部分。通过对浙江龙井茶、西湖龙井茶、毛峰茶的机械化加工工艺流程及机械配套组合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比较成熟的不同类型名优茶的机制工艺流程及适应不同生产规模的机械配套组合方案。
作者
陆德彪
童西川
孙利育
唐学文
戚国荣
张友炯
机构地区
浙江省农业厅
出处
《茶叶机械杂志》
1997年第2期5-7,共3页
Journal of Tea Machinery
关键词
名优茶
机制工艺
机械配套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62
1
龚淑英,顾志蕾,龚琦.
袋泡茶感官审评中的冲泡条件[J]
.茶叶科学,1997,17(S1):29-33.
被引量:3
2
齐桂年,谢建国,吴永刚,陈昌辉,单虹丽.
微波在茶叶加工中对绿茶品质影响的初探[J]
.福建茶叶,2004,27(3):3-4.
被引量:45
3
樊成钢,吴祝平.
霞浦绿茶名茶的采制技术与工艺[J]
.福建茶叶,2004,27(3):21-22.
被引量:1
4
严俊,林刚.
测色技术在茶叶色泽及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表色系的选择[J]
.茶业通报,1995,17(1):7-9.
被引量:39
5
潘根生.
机制名优茶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
.茶叶,1995,21(1):12-14.
被引量:4
6
肖宏儒.
绿茶加工设备的发展趋势[J]
.中国茶叶,2006,28(3):40-41.
被引量:10
7
王云,李春华,杨亮材,李少敬,张明亮.
提高扁形名茶品质的工艺途径[J]
.西南农业学报,1996,9(4):77-86.
被引量:6
8
杨广谊,陈建霞.
扁形名茶精制加工技术[J]
.中国茶叶,2006,28(6):33-33.
被引量:4
9
陈玉琼,倪德江,周继荣.
机制龙井茶新工艺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07(1):33-35.
被引量:5
10
ITC. World Tea Statistics 1910-1990. 1997. ITC,London. 199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田波平,孙秋梅,廖庆喜,张国忠.
6CZZ-600型针形名优茶做形机及成型工艺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4):65-68.
被引量:12
2
毛祖法,陆德彪,龚淑英,孙利育.
机制龙井茶摊放与青锅工艺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1998,18(2):95-107.
被引量:10
3
龚淑英,陆德彪,毛祖法,俞燎远,钱晓东.
机制龙井茶摊凉与辉锅工艺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1998,18(2):102-107.
被引量:4
4
郭雅玲,赖凌凌.
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加工工艺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57-163.
被引量:3
5
潘亚妮,张利云,陈萍.
龙井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茶叶,2020,46(4):200-203.
被引量:1
6
司辉清,庞晓莉,刘建军,彭萍,侯渝嘉.
机制针形名优绿茶工艺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370-373.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陈玉琼,倪德江,周继荣.
机制龙井茶新工艺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07(1):33-35.
被引量:5
2
余志,杨艳,周继荣,倪德江.
机制针形名茶做形工艺研究[J]
.茶叶科学,2007,27(4):311-315.
被引量:11
3
郭丽,林智,谭俊峰,吕海鹏,姜爱琴.
龙井茶品质化学成分在炒制中的变化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07,48(3):288-290.
被引量:4
4
卢志和,倪德江,唐海燕.
鲜叶摊放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8(1):26-28.
被引量:7
5
孙倩茹,倪德江.
机制扁形名茶的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J]
.广东茶业,2009(1):7-9.
被引量:2
6
赵瑶,倪德江.
针形名优绿茶做形工艺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中国茶叶加工,2009(4):28-30.
被引量:14
7
龚淑英,陆德彪,毛祖法,俞燎远,钱晓东.
机制龙井茶摊凉与辉锅工艺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1998,18(2):102-107.
被引量:4
8
侯伟华,张强,崔清梅,梁金波,袁程晓,戴居会.
针形绿茶做形机械研究进展[J]
.茶叶,2010,36(2):67-70.
被引量:4
9
牟春林,刘晓霞,郑文佳.
贵州绿茶新型杀青技术试验初报[J]
.福建茶叶,2010,33(6):28-30.
被引量:1
10
师大亮,余继忠,刘晓红,郭敏明,张伟.
不同工艺、不同辉锅方式对龙井茶品质的影响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5):173-177.
被引量:4
1
李德文,苏念一.
饮料机械配套新产品:BS—500型巴氏杀菌器[J]
.绿洲技术,1989(2):19-21.
2
姚阳,刘翀,郑学玲,韩小贤,田建珍,卞科.
响应面法优化老面冷冻面团馒头生产工艺研究[J]
.粮食与油脂,2015,28(12):40-44.
被引量:8
3
曹美丽,蒋玉蓉,阙淼琳,陈棋,魏述英,陆国权.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铁皮石斛总多酚的提取工艺[J]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2):272-276.
被引量:8
4
杜浩冉,郑学玲,韩小贤,张杰,李利民,刘翀,卞科.
响应面法优化酵子冷冻面团馒头生产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15,30(12):6-13.
被引量:5
5
杨广谊.
浙江龙井茶精制加工技术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1999(3):30-31.
被引量:3
6
徐爱凤,王圣祥.
浅谈机制名优茶“看茶做茶”[J]
.中国茶叶加工,1997(1):16-17.
被引量:1
7
苏洪生.
提高机制名优茶质量的体会[J]
.中国茶叶加工,1997(3):18-18.
8
苏洪生,邢建华.
机制名优茶的实践[J]
.中国茶叶,1997,19(1):29-29.
9
田保良,孙华志.
机制名优茶的研究[J]
.茶业通报,1996,18(4):40-41.
10
杨国平.
生猪屠宰厂(场)的投资情况及机械配套[J]
.山东食品科技,2000,2(2):15-16.
茶叶机械杂志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