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厉以宁在1月14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如果翻开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人民日报》就会发现,有一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论,60年代初《人民日报》还有文章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隔了40年,我们现在又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者虽然口号一样,但在实质上是不同的。计划体制建立后,户口一下子分为两种:城市户口、农村户口,这样城乡二元体制就形成了,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就被隔绝了。当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告诉农民,你们就安心呆在农村吧,我给你把农村建设好,你不要做“盲流”,就是未按计划的盲目流动。有计划调你去做工就去,不然就呆着。隔了40年就不一样了.今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应该了解到,今天的“新农村”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村容村貌的重建、环境的治理、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一系列都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而且住在农村的人不一定是务农者,农民可能在周围的乡镇企业中做工,农民自己也可能是一个投资者,也可能是个经营者。现在新农村跟加快城镇化建设是不矛盾的。我们一定要懂得,今天提出“建设新农村”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提出的。
出处
《理论与当代》
2008年第3期53-53,共1页
Theory and Contempo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