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及其词义演变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颜色是人眼对于光波作用的一种视觉反映,由于认知主体不同的心理、文化背景等凶素,记录颜色的颜色词在各民族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要掌握汉语词汇中的颜色词就得先理清它在汉民族语言文化中的发展轨迹,下面以颜色词,“红”字为例,具体说明一下它在汉语中承载的“颜”外之意。
作者
黄燕燕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3期105-106,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文化内涵
颜色词
“红”
词义演变
民族语言文化
汉语词汇
认知主体
文化背景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闫亚平.
外来文化对词语象征义的影响——以颜色词黄、红、绿为例[J]
.修辞学习,2005(5):51-54.
被引量:11
2
纪晓静.
汉英语中“红”之隐喻对比分析[J]
.修辞学习,2003(4):48-49.
被引量:19
3
蒋绍愚[等]增订,王力[等]原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商务印书馆, 2005
被引量:1
4
常敬宇著..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8.
5
(后汉)许慎,撰.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黄鸿森.
黄·黄色·扫黄[J]
.语文建设,1995(4):35-37.
被引量:2
2
郇庆治.《绿色乌托邦:生态主义的社会哲学》[M].泰山出版社,1988.P22.
被引量:1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鳊纂处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被引量:1
4
周一农.
“绿色”的扩张[J]
.语文建设,2000(1):11-12.
被引量:3
5
兰宾汉.
词义派生与释义[J]
.辞书研究,2003(4):25-32.
被引量:5
6
纪晓静.
汉英语中“红”之隐喻对比分析[J]
.修辞学习,2003(4):48-49.
被引量:19
7
小园晃司.
作为想象空间的“绿色”词族[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2):64-66.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8
1
杨竹芬.
颜色词“绿”在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含义[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9):12-15.
被引量:3
2
闫亚平.
外来文化对词语象征义的影响——以颜色词黄、红、绿为例[J]
.修辞学习,2005(5):51-54.
被引量:11
3
罗冬梅.
五色词及色彩象征意义的中英异同[J]
.青海师专学报,2007,27(1):114-117.
被引量:1
4
李素峰.
汉英语言中“黑”之隐喻分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7.
被引量:1
5
周咏梅.
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3):38-39.
6
杜曾慧,赵冬艳.
色彩语码象征意义的文化影响[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109-112.
7
张宗久.
英汉颜色词修辞色彩比较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1):114-119.
被引量:14
8
曹蕾.
英汉“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对比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7):114-116.
被引量:1
9
陈晦.
英汉习语中本体/喻体的文化语义感知研究——隐喻义与象征义之比较[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6):120-122.
被引量:2
10
岳好平,向友青.
英汉“喜悦”的认知原型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6):85-8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1
1
姚小平.
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0(1):19-28.
被引量:138
2
胡明扬.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103-108.
被引量:100
3
赵红梅,程志兵.
“红”对“赤”的替换及其原因[J]
.云梦学刊,2004,25(5):109-111.
被引量:12
4
张杰,张伟.
“五行说”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2):166-168.
被引量:26
5
周梅.
汉语“红”色词族的发展演变[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40-44.
被引量:1
6
王业宏,刘剑,童永纪.
“清”出于蓝——清代满族服饰的蓝色情结及染蓝方法[J]
.清史研究,2011(4):110-114.
被引量:11
7
吴建设.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进化阶段与颜色范畴[J]
.古汉语研究,2012(1):10-17.
被引量:14
8
陆宇杰,许鑫,郭金龙.
文本挖掘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典型应用述评[J]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8):18-25.
被引量:25
9
李雪艳.
尊卑贵贱,望而知之——明代草木染色与等级制约[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3):56-60.
被引量:6
10
肖世孟.
儒家色彩审美思想研究[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3(2):22-2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卢兴宏.
国际中文教育中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J]
.汉字文化,2023(14):71-73.
2
徐娟,刘东华,刘宇.
基于典籍文本挖掘的明清时期色彩知识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23,43(3):42-5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卫,崔凌英.
楼阁文学视角下的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风貌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24,39(4):9-15.
2
李卓卓,许逸平.
基于曲牌要素的昆曲数据分析和规律发掘[J]
.图书情报工作,2024,68(9):110-122.
3
刘洋,王东波.
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研究现状[J]
.图书情报工作,2024,68(23):120-138.
1
林莺.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颜色[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3):4-7.
2
陈辉.
符号学视角中的颜色意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23-26.
被引量:20
3
刘云泉.
色彩词在移就格中的修辞功能[J]
.当代修辞学,1984(4):49-50.
被引量:1
4
伍铁平.
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2):88-105.
被引量:45
5
李兵.
浅探颜色词的构成及使用[J]
.淮阴师专学报,1994,16(4):56-58.
被引量:5
6
江滔滔.
顏色和顏色詞的模糊性貭——模糊语言和定量分析[J]
.外国语文,1987,12(1):128-133.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