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伤寒和温病的关系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伤寒和温病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范畴,然历史上长期存在寒温之争,一直持续到现在。文章就伤寒与温病的关系问题作一浅论。
作者
陈爱梅
机构地区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08年第2期8-9,共2页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关键词
伤寒
温病
理论关系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李赛美.
从《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论中医发展的创新性[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2):88-90.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7
1
宋炎阁.
论伤寒与温病的内在联系[J]
.国医论坛,2009,24(5):3-4.
2
杜秀萍.
论伤寒与温病的可通性[J]
.江苏中医药,2011,43(2):4-5.
被引量:1
3
王艳阳,孙倩.
浅谈《温病条辨》养阴法[J]
.中医学报,2015,30(11):1618-1620.
被引量:4
4
许琳,陈烨文,龚一萍.
张仲景与吴鞠通辨治湿证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421-424.
被引量:4
5
胡琨建,温玉.
试述《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J]
.吉林中医药,2018,38(6):726-728.
被引量:8
6
周雨桐,索文栋,倪青.
从外感病阳明病阶段探讨温病与伤寒之异同[J]
.北京中医药,2020,39(10):1055-1057.
被引量:2
7
邱康美,薛敬东,马战平.
名中医马战平从“寒温统一”理论探讨新冠肺炎证治规律[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7):140-14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8
1
鲁美君,姜德友.
外感热病统一论治的探讨[J]
.中医药信息,2008,25(1):7-9.
被引量:5
2
邢斌,陈兆善,韩天雄.
李继昌临证经验撷要[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9):714-715.
被引量:1
3
刘景源.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与伤寒辨治的异同[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1):12-14.
被引量:6
4
刘兰林.
试论清代两位寒温融会医家的外感病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21-24.
被引量:4
5
吴明遂.
试论伤寒与温病学说的关系[J]
.江苏中医药,2005,26(5):7-9.
被引量:2
6
刘兰林,王灿晖,杨进.
外感热病“三维辨证观”构建基础及完善措施[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25-327.
被引量:11
7
郁保生.
浅谈伤寒与温病的关系[J]
.中医药学刊,2005,23(7):1306-1307.
被引量:2
8
常淑枫,肖照岑.
寒温争鸣与融合的历史与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40-42.
被引量:3
9
李巧林,李军,王卫星.
浅析中医外感热病中伤寒与温病的关系[J]
.陕西中医,2007,28(1):80-81.
被引量:3
10
袁长津.
论20世纪中医外感热病临床学术的创新发展(一)[J]
.中医药导报,2007,13(1):3-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王玉凯.
伤寒与温病关系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99-101.
被引量:3
2
裴茹,郭永洁,郎正宽.
简述寒温统一思想的研究概况[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5):217-217.
被引量:4
3
梁则徐,高曦.
寒温之争刍议[J]
.中医研究,2019,32(11):1-4.
4
向阳,曾楚华.
近现代云南中医经典传承与创新:寒温交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4,33(3):1-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马伯艳,张广庆,段润章,郑慧娟,宋颖星,张福利.
验案一则辨“古方”与“今病”[J]
.江西中医药,2015,46(1):8-9.
2
王蒂娜,孔祥亮,何新慧.
《伤暑论》辨证特色及临证用药探析[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6):18-20.
3
郑珂,陈孝银.
伤寒与温病[J]
.河南中医,2016,36(9):1497-1499.
被引量:4
4
梁则徐,高曦.
寒温之争刍议[J]
.中医研究,2019,32(11):1-4.
5
易国祥,付玉,李延萍,吴斌.
中医药诊治新冠肺炎的思考[J]
.中国中医急症,2021,30(2):194-195.
被引量:1
6
李梅,贾松霖,高辉.
从中医寒温同治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例[J]
.新疆中医药,2021,39(4):24-26.
7
于滨,李晓平.
解伤寒温病千年疑案——从寒伤太阳、温伤太阴谈起[J]
.智慧健康,2017,3(16):58-59.
1
宋炎阁.
论伤寒与温病的内在联系[J]
.国医论坛,2009,24(5):3-4.
2
庞立健,刘创,吕晓东.
痰瘀相关与络病理论关系探微[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574-1575.
被引量:8
3
陈志远,齐颖娜.
浅谈伤寒和温病学说形成的气候因素[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3,12(4):11-12.
被引量:3
4
杨淑慧.
恶寒发热刍议[J]
.中医药学报,2012,40(5):9-11.
被引量:4
5
温昊天,隋华,李琦,胡静.
干细胞与中医理论关系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422-1424.
被引量:17
6
唐建君.
丁甘仁先生在伤寒与风温案中的用药特点浅析[J]
.中国微循环,2001,5(4):311-312.
被引量:1
7
宋咏梅,张思超.
第九讲 《时病论》及其主要学术特点[J]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9):654-655.
被引量:6
8
孙其新.
论伏邪——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J]
.中医药通报,2007,6(1):14-18.
被引量:20
9
中医整体观中的大整体和小整体[J]
.长寿,2012(5):52-52.
10
乌莉娅.沙依提,康金国,李宇晶.
维吾尔药孜然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及紫外光谱变化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1,10(1):39-40.
被引量:5
中医药导报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