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3-64,共2页
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33
-
1何全发,璩向宁,刘万毅.中德财政合作宁夏造林项目模式分析[J].宁夏工程技术,2004,3(3):241-245. 被引量:3
-
2王华田,张光灿,刘霞.论黄土丘陵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5):74-78. 被引量:34
-
3傅锡儒.大力推广盐液浸根沾浆造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1994(4):41-41. 被引量:2
-
4沈照仁.人工造林与持续经营[J].世界林业研究,1994,7(4):8-13. 被引量:33
-
5杨维西.黄土高原人工造林的三大技术措施[J].水土保持通报,1995,15(3):61-64. 被引量:7
-
6李振誉.正确认识良种与良法造林的关系[J].中国林业,1989(10):39-39. 被引量:1
-
7罗斌.我国旱区节水林业体系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1995,8(5):58-63. 被引量:11
-
8柏方敏.我省工业人工林发展的几个问题[J].湖南林业科技,1997,24(2):8-10. 被引量:3
-
9林业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司.全国造林技术规程[R].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被引量:2
-
10国家林业局.营造林质量考核办法[Z].北京:国家林业局,20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
-
1温佐吾,甘露,王雷宏,谢双喜.造林质量的参与式控制与评价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42-47. 被引量:4
-
2龙本楼,林顺根.黔东南杉木树高与胸径相关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5):237-237. 被引量:1
-
3王海明,李贤伟,王海娥.人工造林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J].四川林勘设计,2003(2):1-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唐晶晶,何泽玉.园林植物在造林中的应用初探[J].区域治理,2018,0(34):60-60.
-
2刘媛,盛俐.园林植物在造林中的应用初探[J].防护林科技,2007,20(2):67-68.
-
3王宏,顾林生,李晓兵,张新华,李赞成,杨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宁夏重点风沙区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2):198-202. 被引量:1
-
4张建东.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3):124-125.
-
5刘勇,郭素娟,李国雷.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将系统思想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2):50-52. 被引量:10
-
6普布顿珠,边巴多吉,郭其强,朱雪林,朱莉.西藏高原林芝云杉树高与胸径异速生长方程建模[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33(1):13-15. 被引量:2
-
7孟先进.广东省林业工程造林成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4):120-124. 被引量:3
-
8龙海霞.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园艺,2015,38(20):231-233. 被引量:2
-
9李永光.造林的质量控制管理现状和措施[J].中国绿色画报,2016,0(4):30-30.
-
10李愿会,路秋玲.我国旱区造林绿化的战略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20(4):1-6. 被引量:16
-
1冯海英.人工造林技术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36(6):202-202. 被引量:2
-
2张和,董吉成,孙晓明,张树俭.杨树人工造林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1,40(4):44-45. 被引量:7
-
3叶水东.苦槠开发利用前景与人工造林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8):161-161. 被引量:3
-
4李振问,阮传成,王国熙.苦槠的人工造林技术及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1998(4):22-23. 被引量:14
-
5赵一霖.简述胡桃楸育苗及人工造林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6,0(22):99-99.
-
6吴珍.森林的功能及人工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61-161. 被引量:3
-
7陈浓光.试论人工造林技术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36(6):185-185. 被引量:2
-
8周刚.浅谈人工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2,35(14):49-49. 被引量:2
-
9宋惠君,王军.苦槠经济价值与人工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81-81. 被引量:10
-
10黄强,张伟华.浅淡人工造林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15):227-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