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文化适应理论看明朝利玛窦的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中文化适应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明朝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的跨文化传播的经历进行梳理,展现了利玛窦在明帝国儒家伦理规范下突出的跨文化传播意识以及高超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深入剖析利玛窦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和方法,并揭示出其对当今跨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借鉴所在。
作者
张梅贞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08年第2期161-162,共2页
Theory Horizon
关键词
利玛窦
跨文化传播
文化适应
分类号
G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美)拉里·A.萨默瓦(Larry,A.,Samovar),(美)理查德·E.波特(Richard,E.,Porter)著,闵惠泉等译..跨文化传播 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85.
2
赵林著..中西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56.
3
[法]裴化行(Bernard,R·P·Henri) 著,管震湖.利玛窦评传[M]商务印书馆,1993.
被引量:1
4
(意)利玛窦,金尼阁著,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705.
同被引文献
28
1
李萍,孙芳萍.
跨文化适应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15-19.
被引量:16
2
邵允振,郑永辉.
海外华人资本特点及其对外投资动因分析[J]
.求实,2002(S1):143-144.
被引量:1
3
董凤基.
推动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J]
.走向世界,1994(5):11-13.
被引量:3
4
车英,欧阳云玲.
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主旋律[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4):570-576.
被引量:34
5
单波,王金礼.
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1):36-42.
被引量:68
6
鲍宇.
中庸思想及其现代意蕴[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3):119-120.
被引量:3
7
姚介厚.
跨文化交往和世界文明共同进步[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4):21-26.
被引量:12
8
石建莹.
中庸思想与构建道德化和谐社会[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18(6):35-37.
被引量:1
9
冯寿农,姚丹.
反思世界主义——从法国种族中心主义谈起[J]
.法国研究,2007(4):67-74.
被引量:3
10
汪燕敏,陈年红.
皖北地区贫困文化的经济学分析[J]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70-7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朱清河.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当代启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2):143-151.
被引量:8
2
赵丽莉.
赛珍珠的皖北文化适应障碍[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48-5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俞惠.
新时代我国跨文化交际成功的要素与应对策略[J]
.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235-240.
被引量:8
2
乔秀峰.
新媒体时代电子语言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81-84.
被引量:5
3
鲁婷婷,吴昊.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59-62.
被引量:1
4
余晓梅.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茶文化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9):452-452.
被引量:2
5
游祯武,骆正林.
我国原创儿童绘本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解读与世界影响力建构[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4):38-46.
被引量:9
6
龚颖雪,周爽,刘颖旭.
探求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方式[J]
.科技资讯,2017,15(4):212-213.
被引量:1
7
白帆.
跨文化交流中应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探讨[J]
.锋绘,2020,0(2):299-299.
8
刘文婷.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绘本翻译和对外传播[J]
.民族学刊,2022,13(11):134-140.
1
冷凝.
飘零一剑[J]
.武当,2006(3):55-56.
2
王兰,王林书.
利玛窦的中国路[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3):57-59.
3
陈洋.
星期的来历[J]
.阅读,2009(7):80-80.
4
星期的由来[J]
.文史博览,2008(7):33-33.
5
李晓.
Berry文化适应理论及其启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8):83-84.
被引量:6
6
常珂,邹丽云.
基于文化适应理论看利玛窦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
.今传媒,2014,22(3):22-23.
7
吴国和.
我国星期的由来[J]
.数学小灵通(烧脑版)(中高年级),2012(7):54-55.
8
刘小龙.
从明代耶稣会士活动看中西文化交流[J]
.丝绸之路,2012(2):59-60.
被引量:1
9
陈建,岳福新.
基于Berry文化适应理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启示[J]
.现代交际,2016(20):82-83.
被引量:6
10
袁念琪.
星期制开始进入上海人的生活[J]
.档案春秋,2010(9):60-60.
理论界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