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以当代中国节日为例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1世纪是全球化加速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快速的交通方式将广袤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共处的地球村落。原本天地悬隔、各自分离、独立自足的族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声息相通的“邻里街坊”。原本各自独立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经验,使族群拥有各自的文化传统,这些有着独立文化传统的族群在全球化过程中猝然相遇,彼此之间的冲突与不适不可避免,因此互相的磨合、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作者
萧放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50-61,共12页
Folklore Studies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民族节日
当代中国
世界经济一体化
文化传统
全球化过程
交通方式
信息技术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C95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5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94
参考文献
2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3辑 外交[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067.
2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820.
同被引文献
155
1
贺少雅,朱霞.
高校的“非遗”保护实践及其启示——以北京师范大学传统节日仪式“非遗”研讨班为例[J]
.艺术与民俗,2020(2):61-67.
被引量:4
2
郭世杰,刘明,刘洋.
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以农民画与乡村教育为例[J]
.民族教育研究,2022(6):126-134.
被引量:9
3
高小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J]
.文化遗产,2009(1):2-8.
被引量:46
4
J.H.斯图尔德,玉文华.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J]
.世界民族,1988(6):1-7.
被引量:52
5
杨景震.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形成及其特征[J]
.中华文化论坛,1998(3):33-37.
被引量:16
6
滕星,苏红.
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
.民族教育研究,1997,8(1).
被引量:142
7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86
8
黄兴球.
论仫佬族“冬”的宗法关系及其性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3):36-40.
被引量:15
9
郭立新.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2):96-98.
被引量:5
10
刘铁梁.
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42-48.
被引量:110
引证文献
12
1
迟燕琼.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J]
.民族艺术研究,2008,21(3):52-56.
被引量:25
2
迟燕琼.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J]
.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39-143.
被引量:6
3
曾舒.
嬗变与转型——土家族向王节的文化变迁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5):151-152.
4
蚌小云.
德宏傣族泼水节文化的基本特征[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5):63-66.
被引量:3
5
银浩.
民族节日的传承与变迁——以仫佬族依饭节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12,27(3):158-160.
被引量:7
6
丁菊英.
德昂族浇花节文化内涵探析[J]
.红河学院学报,2012,10(3):27-30.
被引量:3
7
萧放,董德英.
中国近十年岁时节日研究综述[J]
.民俗研究,2014(2):75-89.
被引量:21
8
鄂启科.
贵州望谟布依族“三月三”文化节变迁与重构[J]
.贵州民族研究,2019,40(12):114-120.
被引量:5
9
萧放,贺少雅.
仪式节庆类非遗保护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1):100-110.
被引量:8
10
宋小飞.
传统的重构:沧源佤族“摸你黑狂欢节”的赓续与创新[J]
.百色学院学报,2021,34(4):42-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4
1
杨绿洲,王汝平.
民族节庆的变迁机制与再生产路径[J]
.社会科学家,2021,36(5):51-56.
被引量:7
2
洪盛志,华宗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现代节日文化建设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J]
.广西民族研究,2024(3):72-80.
3
赵天宝.
德昂族习惯规范研究的回眸与前瞻[J]
.民间法,2021(1):153-174.
4
吕屏,王庆仁,彭家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文化传承研究综述[J]
.贵州民族研究,2009,29(3):35-40.
被引量:28
5
宋秀平,李杨,李明达.
四川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研究——以民间传统舞蹈为例[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21-24.
被引量:12
6
丁菊英.
德昂族浇花节文化内涵探析[J]
.红河学院学报,2012,10(3):27-30.
被引量:3
7
周灿,李娟.
德昂族“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比较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2):46-47.
被引量:1
8
段玥婷,崔健爱.
德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研究[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15-18.
被引量:3
9
李如海.
南涧盖瓦洒彝族“哑巴会”的文化表达与功能[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61-65.
被引量:1
10
张绍华.
论白族节俗对白族文化传承的作用[J]
.民族音乐,2013(6):22-26.
1
李建高.
交通方式知多少[J]
.初中生必读,2003(6):20-20.
2
聂书岭.
吉尔吉斯斯坦的民族节日[J]
.中亚信息,2006(9):30-30.
3
郑金玉.
浅谈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J]
.神州,2013(2):20-20.
4
余泳泽.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经济[J]
.中国图书评论,2012,35(1):36-40.
被引量:1
5
乐承耀.
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宁波对外开放[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30(6):54-60.
6
董全瑞.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收入分配问题[J]
.经济学家,2003(1):41-49.
被引量:6
7
周典恩.
浅析百越文化特征中的环境因素[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3):86-91.
被引量:3
8
“浮云”给你细述:印度火车的那些事儿[J]
.旅游世界(家庭旅游),2011(6):46-49.
9
崔彬彬.
何以中国节日默[J]
.中国民族博览,2016,0(9):48-49.
10
李赛.
浅析中国节日与西方节日[J]
.魅力中国,2013(17):251-251.
被引量:1
民俗研究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