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跨越、游离与超越——读龙登高教授新著《跨越市场的障碍:海外华商在国家、制度与文化之间》随感
被引量:2
出处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73-77,共5页
Journal of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二级参考文献39
-
1龙登高.海外华商经营模式的社会学剖析[J].社会学研究,1998(2):77-84. 被引量:24
-
2龙登高.粤闽侨乡的经济变迁——来自海外社会资源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3):51-55. 被引量:11
-
3庄国土.晋江侨乡海外联系研究课题的目的、进程与意义[J].南洋问题研究,1999(1):11-18. 被引量:2
-
4蔡曙山.“代表性学术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重要指标[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38-39. 被引量:21
-
5成凡.从引证看法学——法学引证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J].法商研究,2005,22(1):146-154. 被引量:19
-
6胡敏中,宋淑英.CSSCI与社科成果评价标准[J].学术界,2005(2):162-166. 被引量:14
-
7丘立本.从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看华侨华人研究的意义[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4):1-6. 被引量:4
-
8徐云.中国大陆华侨华人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报告[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4):7-17. 被引量:9
-
9高翔.时空视阈的学术影响力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5,25(3):225-228. 被引量:2
-
10Ella Lee,New York Chinese share in the pain,2002,http://asiasource.org/news/.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5
-
1汪宇峰.亚裔运动员在美国花样滑冰运动中的优势地位及成因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1):21-22. 被引量:1
-
2彭丽.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动态(1999-2008年)——以《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为对象[J].传承,2010(30):94-95.
-
3贺东航,黄美缘.经济与公益活动中的地方政府与华侨华人互动[J].南洋问题研究,2005(4):50-56. 被引量:1
-
4刘素民.亚洲华侨华人宗教特征研究[J].东南学术,2008(3):163-170. 被引量:2
-
5李其荣.寻求生存方式的同一性——美加新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8(5):69-77. 被引量:24
-
6罗漫.如何走进《清明上河图》[J].江汉论坛,2009(2):117-121.
-
7庄国土.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华侨华人研究述评[J].世界民族,2009(1):51-59. 被引量:34
-
8潮龙起,邓玉柱.广东侨乡研究三十年:1978—2008[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2):61-71. 被引量:13
-
9潘守文,胡文征.加拿大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华裔身份建构——评林浩聪的《放血与神奇治愈》[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9):50-54. 被引量:2
-
10廖小健.金融危机对美国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影响[J].八桂侨刊,2011(3):49-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4
-
1林孟涛.俄罗斯当前人口与就业问题解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19-23. 被引量:2
-
2潘云召.非法移民争论意在选民[J].瞭望,2006(16):54-54. 被引量:1
-
3龙登高,张洪云.多元族群视野下的华人特性——美国亚裔六大族群的比较[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1):10-24. 被引量:7
-
4(美)科斯塔斯·杜兹纳(CostasDouzinas)著,郭春发.人权的终结[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
5[德]马克思(K·Marx),[德]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 被引量:1
-
6秦亚青.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9(3):69-86. 被引量:225
-
7周保巍.“国家理由”,还是“国家理性”?——三重语境下的透视[J].读书,2010(4):36-44. 被引量:17
-
8聂文娟.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J].国际论坛,2011,13(1):45-51. 被引量:7
-
9金正昆,臧红岩.当代中国侨务公共外交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5):1-6. 被引量:17
-
10赵可金,刘思如.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兴起[J].东北亚论坛,2013,22(5):13-23.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李川.人权批判之批判[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21(6):77-81. 被引量:1
-
2李川.对美国策略性人权批判的化解[J].山东社会科学,2012(5):70-74.
-
3张蔚.新形势下侨务工作模式需要面临的转变研究[J].环球市场,2017,0(33):194-194.
-
4林逢春.非政府论坛的侨务公共外交功能论析——以世界华商大会为例[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3(1):106-112. 被引量:1
-
5陈杰.海洋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海洋公共外交[J].太平洋学报,2020,28(7):54-66. 被引量:12
-
6任梓铭,石沧金.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在华商业网络的发展[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3,38(5):56-63.
-
7任梓铭,石沧金.“一带一路”背景下马来西亚华商的发展探析[J].市场论坛,2023(8):67-74.
-
1丘立本.开阔学术眼界 关注国外理论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4):3-4. 被引量:2
-
2徐弘毅.随感录[J].现代领导,2001(6):43-43.
-
3汤大友.致力于人,才是伟大公司——采访“欧龙漆”徐坚华总经理随感[J].中国涂料,2007,22(6):13-14.
-
4李万来.重在人心——企业文化建设随感[J].企业家信息,2007(12):93-93.
-
5韩雪.企业文化随感[J].深交所,2006(2):125-126.
-
6张帆.房之随感[J].楼市,2010(11):124-124.
-
7徐弘毅.随感录[J].现代领导,2004(8):16-16.
-
8李万来.重在人心——企业文化建设随感[J].中外企业文化,2007(10):43-43.
-
9王文奇.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攻坚随感[J].中国物资再生,1999(6):28-30.
-
10书讯·书评[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06,4(4):7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