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2,共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38
-
1陈路芳.论转型期精神家园的重构——兼谈青年大学生的人文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S1):212-214. 被引量:1
-
2苏荣才.共产主义:当代中国青年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1,43(2):113-115. 被引量:7
-
3李萍,宫艳玮.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几点认识[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8(2):7-7. 被引量:6
-
4葛晨虹.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1):12-13. 被引量:5
-
5李文阁.精神家园: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J].哲学动态,2005(10):3-10. 被引量:6
-
6卞敏.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怀功能[J].江苏社会科学,2006(5):13-18. 被引量:6
-
7陈杰.论精神家园的建构[J].湖湘论坛,2007,20(3):40-42. 被引量:12
-
8侯小丰.精神家园、情感依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学术研究,2007(9):54-58. 被引量:28
-
9叶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J].理论参考,2007(11):1-1. 被引量:3
-
10胡维革.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领导之友,2008(1):44-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马洁.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文化[J].大舞台,2011(2):225-226.
-
2俞慈珍.精神家园建设与推进城市文明[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13(1):51-54.
-
3邱伟,卢金慧.浅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93-96.
-
4王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理论观察,2014(2):21-22. 被引量:4
-
5来仪,杨莹慧.再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1):1-7. 被引量:30
-
6马吉宏,费青梅.从儒家“人本”思想看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4(16):84-85.
-
7王珍燕,文国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急迫性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93-96.
-
8庄媛.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思想的矛盾性[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3):125-126.
-
9杨必武.关注农村小学新教师精神家园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2016,0(11):41-43.
-
10杨必武.浅谈农村小学新教师精神家园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0(8):55-57.
-
1陈光军.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J].江海纵横,2012(8):42-44.
-
2蒋述卓.广场文化:城市文化的新资源[J].广东社会科学,2003(4):151-155. 被引量:5
-
3李月英.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J].今日民族,2007(3):50-52. 被引量:1
-
4李文苑.卦山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传承模式初探[J].山西林业科技,2014,43(4):54-55.
-
5金荣.浅析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及前景[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5(5):73-77. 被引量:3
-
6钟佩君.和谐与冲突:后殖民主义与中国文化[J].世纪桥,2007(8):60-61. 被引量:1
-
7钟天娥.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论要[J].理论导刊,2016(6):59-62. 被引量:10
-
8房华强,王传棨,刘艳艳.浅析后现代思潮下高校学生的政治价值观[J].煤炭经济研究,2009,29(2):93-94.
-
9马国栋.当代方志的发展与创新[J].新疆地方志,2005(3):26-29.
-
10杨道尔吉.北方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9(3):3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