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左翼现实主义主要指向作家及其作品积极介入社会生活的态度或精神层面,而叙述的再现性技术问题则受到冷落。虽然从普罗文学运动初期的倡导文章来看,左翼现实主义的发生和"五卅"前后的一系列工人运动有关,但是中国的左翼现实主义不是在本土自发产生的——它实际上大多是从日本转手翻译过来的苏联文学理论。尽管浪漫主义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声不佳,但左翼社会理论的理想主义色彩还是造成了左翼现实主义对浪漫主义的"吸纳"。甚至可以说,在左翼现实主义观念中,由政治倾向性带来的浪漫主义比现实主义成分更具"基础性"。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4,共5页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