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三制”的实施及其完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首先实施的一种民主政治形式,它是在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共产党在民意和政权机关中所占比重过大,党外人士"有职无权"等问题,但在以后的过程中逐步得到了解决,"三三制"政权得以完善,实现了广泛的民主,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
黄会奇
机构地区
陇东学院
出处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0-23,共4页
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关键词
“三三制”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施
完善
分类号
D092.7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吕波.
开明绅士参与陕甘宁边区政权的原因探析[J]
.理论导刊,2007(2):35-37.
被引量:2
2
何虹.
论“三三制”原则在新时期政党制度中的体现[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2):38-40.
被引量:4
3
刘陆军.
林伯渠关于作风问题的四次讲话[J]
.历史档案,1986(2):65-72.
被引量:1
4
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3.
5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11册 1936-193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890.
6
房成祥,黄兆安..陕甘宁边区革命史[M],1991.
7
陕西省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政府大事记[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353.
8
中共延安·地委统战部,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所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统一战线和三三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599.
9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4辑[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478.
10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M]科学出版社,195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被引量:264
2
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来(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被引量:5
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被引量:9
4
李鼎铭.李副议长就职演说[N].解放日报,1941,(4).
被引量:1
5
绥德各界热烈欢迎考察团[N].解放日报,1942,(4).
被引量:3
6
李鼎铭.驳斥关于我被"撤职"的谣言[N].解放日报.1943,(1).
被引量:2
7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被引量:1
8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9
开展群众减租运动[N].解放日报,1943.(1).
被引量:1
10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
1
刘锦理.
从“三三制”政权看今天的多党合作制度[J]
.世纪桥,2009(1):21-22.
被引量:2
2
迟琳.
“三三制”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中的体现[J]
.神州,2012(8):149-149.
3
孙少琛.
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比研究[J]
.神州,2012(23):159-159.
4
覃敬.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辩证逻辑研究[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7(12):69-70.
同被引文献
116
1
徐有礼.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强迫劳动”问题的初步考察[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44-48.
被引量:2
2
邓前程,徐学初.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动地方实力派走向抗日战场的——以四川为例的统战史考察[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5):100-106.
被引量:8
3
冉绵惠.
抗战时期的兵役制度——以四川为例[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5):107-114.
被引量:6
4
季相林.
邓小平与三三制政权建设[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3):104-106.
被引量:3
5
郭永学.
抗日战争反攻阶段中共军队城市作战的特点与意义[J]
.长白学刊,2007(2):134-137.
被引量:1
6
王强.
抗战时期公众舆论的历史贡献[J]
.长白学刊,2007(5):126-128.
被引量:1
7
张勇.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局部执政思想[J]
.长白学刊,2007(5):129-132.
被引量:1
8
俞国.
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新探[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6):107-109.
被引量:2
9
任学岭.
浅谈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1):52-57.
被引量:2
10
龙敏贤,官本滔.
邓小平与抗战时期的“三三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0(3):8-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李日升,丁留宝,罗国辉,朱海城.
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1):60-70.
被引量:1
2
白志华.
太行革命根据地“三三制”政权建设研究[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27(4):17-1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学界关于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研究述评[J]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3(4):126-132.
1
杨丹娜.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思考[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31-35.
2
李君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及其走势[J]
.理论参考,2008(12):10-12.
被引量:2
3
王金燕.
论代议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J]
.温州论坛,2003(5):56-60.
4
于艳秋.
中国民主政治形式和政治体制改革[J]
.商业经济,2011(13):10-11.
被引量:1
5
宋才发.
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中国特色[J]
.新乡学院学报,1996,17(2):47-52.
6
肖莉.
“五一”口号的里程碑意义——纪念中共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9(2):18-20.
被引量:1
7
孙一平.
习近平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丰富和发展——以现代化为视角[J]
.理论界,2015(3):9-13.
被引量:1
8
彭璐.
基于网络时代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思考与研究[J]
.企业研究,2013(3X):5-5.
9
李君如.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浅议[J]
.协商论坛,2013(12):15-17.
被引量:1
10
许开轶.
析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政治”[J]
.当代世界,2008(12):46-49.
被引量:2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