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热证治疗思路浅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伤寒论》对热证的治疗较为系统,已认识到邪热有表里之别,在气在血之异,无形有形之分。治疗上重在因势利导,或清、或下、或补、或宣、或透等,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
陈建
机构地区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热证
治则治法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79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1
陈亦人编..《伤寒论》求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90.
2
周岩.本草思辨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4.
被引量:8
3
(清)高士宗著,孙国中,方向红点校..黄帝内经素问直解[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748.
4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被引量:1071
5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6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079
1
靳青万.
论殷周的文祭——兼再释“文献”[J]
.文史哲,2001(2):86-90.
被引量:7
2
李国南.
英语观照下的汉语数量夸张研究——“三”“九”的汉文化特征[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28-32.
被引量:13
3
叶文宪.
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J]
.史学月刊,2001(3):34-40.
被引量:3
4
李道刚.
中国传统人权观念再探——一个比较法文化的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2):53-59.
被引量:2
5
张涛.
经学与汉代语言文字学的发展[J]
.文史哲,2001(5):62-68.
被引量:3
6
黄启良.
观音阁土话基本词汇与普通话基本词汇的比较[J]
.学术论坛,2005,28(2):146-151.
7
庄建灵.
英汉“秋”语词理据小考[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3(1):111-113.
被引量:1
8
徐润润,宋星.
一体两翼的诗歌本质论[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43-50.
9
宋巍,董慧芳.
从宝剑意象看侠义文学的发展[J]
.固原师专学报,2005,26(1):17-20.
10
张骏翚.
智愚说对先秦儒家人道观的消解及其文化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9-102.
同被引文献
18
1
徐海琴,董正华,曾福海.
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探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61-62.
被引量:2
2
雷俊生.
浅论脾阴虚与胃阴虚辨证论治特点[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5):12-12.
被引量:4
3
龙桂珍,田同良.
脾阴虚及其证治探析[J]
.江苏中医药,2007,39(1):50-51.
被引量:5
4
李琼玉.
脾阴虚及其类证鉴别浅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18-19.
被引量:3
5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172.
被引量:59
6
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9-10.
被引量:2
7
班固.《汉书·艺文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41.
被引量:1
8
孔令彪,江琪,董明霞,陈阳,李颖,葛楠,危北海.
中医脾虚证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北京中医药,2008,27(9):738-739.
被引量:13
9
方磊,刘晨峰,姚先秀,黎友允,罗昌军,邱恺.
脾阴虚证认识及其临床运用[J]
.广州医药,2008,39(6):61-63.
被引量:5
10
刘彦君.
《伤寒论》中《内经》标本逆从的应用[J]
.陕西中医,2009,30(7):903-90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王正值.
感染性疾病热证恢复期乏力易饥等症的证治[J]
.光明中医,2010,25(4):674-675.
2
马世新,白春梅.
浅析《伤寒论》护阴规律[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4):23-24.
3
潘超,郑丰杰.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在六经辨证中具体体现之分析[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30(4):7-9.
被引量:9
4
马娇阳,阚湘苓.
《伤寒论》“无形邪热与有形实邪相结”治疗思路[J]
.吉林中医药,2018,38(2):146-14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黄维芳,刘丽芳,范洪桥,凌洁,谭程丹.
刘丽芳教授运用“消”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经验研究[J]
.陕西中医,2020,41(3):371-373.
被引量:21
2
闫玉冰,代恒恒,杨博鸿,田聪阳,柴欣楼.
徐大椿用药经验浅析[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3):209-211.
被引量:2
3
尚家驹,孙淳,刘华一.
基于脾胃理论议古代医家痛风病辨病思路[J]
.吉林中医药,2019,39(11):1406-1408.
被引量:8
4
俞杰,朱立国.
《伤寒论》六经分治筋伤取穴特点及辨证诊疗分析[J]
.四川中医,2020,38(2):18-20.
被引量:3
5
刘秀颜,李云辉.
探讨“下法”治疗中枢性发热[J]
.环球中医药,2020,13(10):1717-1720.
被引量:1
6
李奕诗,李赛美.
浅析《伤寒论》中通法的应用[J]
.环球中医药,2020,13(12):2094-2097.
被引量:11
7
梁玉龙,武治红,冯文静,刘向东.
不同浓度大黄水提取物对化疗大鼠营养水平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21,43(2):296-300.
被引量:2
8
宋全枚,张永臣.
基于天时地利人和解读“阳病治阴,阴病治阳”[J]
.中医学报,2021,36(9):1894-1897.
被引量:4
9
王育霞,田财军.
浅谈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重要意义[J]
.环球中医药,2021,14(11):1976-1981.
被引量:2
10
胡朝榆,曹灵勇,林树元,许家栋.
经方辨证纲领的演变[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669-672.
被引量:6
1
张其智.
经方运用思路浅析[J]
.河南中医,2007,27(1):8-8.
被引量:1
2
邓雪华,肖亚明.
中医药治疗阳痿的思路浅析[J]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3):24-24.
3
刘新建,张立志,常乐,周尔忠.
周尔忠教授治疗痛经思路浅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9):133-134.
4
吴星星.
衡先培教授辨治内分泌疑难病证思路浅析[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4):23-26.
5
陈建.
柴胡桂枝汤临证应用思路浅析[J]
.光明中医,2010,25(5):753-754.
被引量:8
6
张晨,赵婷,王伟杰,朱星瑜.
从郁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思路浅析[J]
.江苏中医药,2016,48(3):9-11.
被引量:13
7
郝东.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治思路浅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71-72.
被引量:4
8
邱明义.
《伤寒论》辨证思路浅析[J]
.四川中医,1994,12(1):16-17.
9
吴茂林.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论治思路浅析[J]
.河北中医,2001,23(8):599-599.
被引量:2
10
朱星瑜,赵婷,王耀东,范永升.
上火从郁论治思路浅析[J]
.新中医,2016,48(7):264-266.
被引量:4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