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戴望舒诗歌的民族化走向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戴望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派诗人,他走过了一条西化、进而民族化的道路。文章从戴望舒诗歌意象选择以及相应的音乐性的民族化倾向考察,发现戴望舒追求的艺术形式以及审美意识与西方现代派保持一定距离而坚持民族化,而这正是戴望舒诗歌获得独特韵味而最终走向民族化的原因。
作者
梅启波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8-152,共5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戴望舒
意象
音乐性
民族化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梁仁编..戴望舒诗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703.
2
戴望舒著,王文彬,金石主编..戴望舒全集 诗歌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763.
3
戴望舒.望舒诗论[A].戴望舒全集:散文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被引量:2
4
陈丙莹著..戴望舒评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264.
5
施蛰存.《现代》杂忆[A].新文学史料[C].1981.
被引量:1
6
李健吾.新诗的演变[N].大公报,“小公园”第1740号,1935-07-20.
被引量:3
7
阿里夫·德里克 王宁译.后革命氛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14.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20
1
周立红.
弗兰克思想的转航与悖论──兼评《白银资本》及其在中国引发的争议[J]
.史学月刊,2002(1):107-112.
被引量:2
2
杨亚东.
历史叙事与后殖民主义[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1):18-19.
被引量:1
3
彭新武.
“现代化”的思维理路及其矛盾[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2):54-59.
4
丰云.
飞散写作:异域与故乡的对立置换[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2):91-95.
被引量:2
5
刘莉.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后殖民理论[J]
.教学与研究,2007(8):70-76.
被引量:4
6
张文刚.
中国现代诗学建构中的意象功能观[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62-65.
被引量:6
7
李夫生.
德里克“文化批评”中的马克思主义[J]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78-80.
被引量:1
8
朱彦振.
德里克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探析[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1-4.
9
张燕.
论《丝之谜》的文化身份认同[J]
.湖北社会科学,2012(11):131-133.
被引量:2
10
景莹.
歌谣性质讨论与新诗现代性追求的实践意义(1917-1937)[J]
.社会科学家,2012,27(11):126-13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董晓霞,张欣.
法国象征主义诗艺与戴望舒的诗歌创作[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2-17.
被引量:4
2
赵绍春.
移植下的象征主义与戴望舒诗歌创作[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81-82.
被引量:1
3
(法)伊夫·瓦岱(YvesVade)讲演,田庆生译.文学与现代性[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周嫣沁,刘玉平.
变异诗情,创造现代东方象征诗——浅论戴望舒《乐园鸟》[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11):60-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葛明星.
怀乡不倦的乐园——情爱人生诗歌赏析之戴望舒诗《乐园鸟》[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5):44-46.
1
周星平.
沈从文小说与民间文学[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3):42-44.
2
韩德权.
风雨[J]
.天津社会保险,2007,0(5):59-59.
3
西芹百合.
爱向左,你向右[J]
.北方人,2008,0(2):66-68.
4
金英.
试论余华小说的独特韵味[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1):69-70.
5
覃琳琳.
论“浣纱”意象在唐及唐以前诗的流变与应用[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9(2):123-125.
6
何屹.
论楹联文化对导游素养形成的作用[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4):13-16.
7
张瑞君.
杨万里诗歌的意象特征[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2):121-124.
被引量:1
8
吕清明.
踏雪寻梅[J]
.吉林人大,2014,0(4):47-47.
9
刘晨慧.
华年之思 浅说无端[J]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5):58-60.
10
赵慧佳.
论大江健三郎作品中的森林意识[J]
.唐山文学,2016,0(6):58-59.
学术论坛
200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