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810S繁殖技术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了温敏核不育水稻810S的主要繁殖途径,即冬季海南繁殖、高海拔低产田繁殖和利用自然"冷水源"繁殖。简述了不同繁殖途径的繁殖技术要点,并对不同繁殖途径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作者
陈世建
陈美才
张振华
严秋平
陈芳
常茉莉
机构地区
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
怀化市鹤城区盈口乡农技站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作物研究》
2007年第4期453-454,共2页
Crop Research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繁殖
810s
分类号
S511.03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邓华凤,李必湖,刘爱民,周清明.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J]
.作物研究,1996,10(1):8-11.
被引量:22
2
邓华凤,李必湖,张学政,舒服,龚开伟.
安农810S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7,12(2):31-32.
被引量:13
3
陈世建,张振华,裴又良,吴厚雄,黄泽智,陈美才.
温敏核不育水稻810s冬季南繁九二○施用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2007(2):50-52.
被引量:2
4
李任华,罗孝和,邱趾忠.
培矮64S繁殖技术探讨[J]
.杂交水稻,2000,15(S2):39-40.
被引量:5
5
周承恕,刘建宾,吴坤永,李湘农.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2000,15(S2):41-42.
被引量:6
6
陈世建,张振华.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810S与培矮64S冬季南繁的生长发育特性比较[J]
.作物杂志,2006(2):34-3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周承恕,刘建宾,吴坤永,李湘农.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3(2):15-16.
被引量:61
2
潘旺林.
培两优特青制种实践与认识[J]
.杂交水稻,1995,10(3):33-34.
被引量:5
3
刘爱民,李必湖.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J]
.杂交水稻,1996,11(3):25-28.
被引量:17
4
陈世建,张振华.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810S与培矮64S冬季南繁的生长发育特性比较[J]
.作物杂志,2006(2):34-35.
被引量:5
5
邓华凤,李必湖,刘爱民,周清明.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J]
.作物研究,1996,10(1):8-11.
被引量:22
6
石明松.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5(02).
被引量:1
7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J]杂交水稻,1987(01).
被引量:1
8
徐孟亮,李训贞,黄亮,周广洽.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对温度的反应差异研究[J]
.杂交水稻,1998,13(S2):71-72.
被引量:1
9
袁隆平.
选育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J]
.杂交水稻,1992(1):1-4.
被引量:219
10
罗孝和,邱趾忠,李任华.
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J]
.杂交水稻,1992(1):27-29.
被引量:82
共引文献
34
1
张德宁,吴厚雄,张来友,罗德,刘春桃,李光清.
八两优96父母本倒播差高产制种技术[J]
.种子,2006,25(6):83-86.
被引量:1
2
雷东阳,陈立云.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回顾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6,20(5):367-370.
被引量:11
3
陈世建,张振华,裴又良,吴厚雄,黄泽智,陈美才.
温敏核不育水稻810s冬季南繁九二○施用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2007(2):50-52.
被引量:2
4
邓华凤,李必湖,张学政,舒服,龚开伟.
安农810S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7,12(2):31-32.
被引量:13
5
宋克堡,宋泽观.
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2007,22(6):71-73.
被引量:14
6
陈世建,张振华,吴厚雄,周兴荣,李光清,谢军,夏兴旺.
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八两优18[J]
.杂交水稻,2008,23(1):75-76.
被引量:7
7
曹文亮,肖晓,王仁祥,袁志峰,肖层林.
气象因素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07,21(B12):571-573.
被引量:6
8
谢军,刘蓉珍,陈世建.
两系杂交早稻八两优18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8(12):107-108.
9
李光清,陈世建.
八两优18两系杂交稻亲本特征特性及其组合高产制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2):105-106.
10
夏兴旺,陈世建,陈湘国.
温敏核不育水稻810S春季高产繁殖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2):116-117.
同被引文献
16
1
廖亦龙,王丰,邹新华,李曙光,罗治波,刘振荣,柳武革.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冷灌繁殖高产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1):29-31.
被引量:4
2
周承恕,刘建宾,吴坤永,李湘农.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3(2):15-16.
被引量:61
3
陈世建,张振华.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810S与培矮64S冬季南繁的生长发育特性比较[J]
.作物杂志,2006(2):34-35.
被引量:5
4
邓华凤,李必湖,刘爱民,周清明.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J]
.作物研究,1996,10(1):8-11.
被引量:22
5
粟云澜,杨高峰,李绍卫,史建军,瞿继斌.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陆18S冷水串灌繁殖技术[J]
.杂交水稻,2007,22(1):32-33.
被引量:4
6
邓华凤,李必湖,张学政,舒服,龚开伟.
安农810S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7,12(2):31-32.
被引量:13
7
谢中良,吴龙云,杨永红,杨文才.
株25S冷灌繁殖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7(5):33-33.
被引量:1
8
王丰,彭惠普,李曙光,伍应运,蔡洲,唐超世,何江.
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7,11(1):1-5.
被引量:11
9
邓琴,资实平,欧阳禛.
杂交早稻新组合Z两优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08(2):39-40.
被引量:2
10
兰华雄,张振华,吴厚雄,徐淑英,林金虎,陈世建,马益虎,彭玉林.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奥龙1S的育性特征特性与利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7):169-17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夏兴旺,陈世建,陈湘国.
温敏核不育水稻810S春季高产繁殖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2):116-117.
2
陈世建,张振华,黄泽智,谢军,吴厚雄,夏兴旺,李光清.
温敏核不育水稻繁殖—晚稻—绿肥一年三熟制复种模式初探[J]
.作物研究,2009,23(1):52-53.
被引量:3
3
彭丁文,资实平,邓琴,欧阳禛.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Z9S冷水串灌高产繁殖技术[J]
.杂交水稻,2011,26(4):25-26.
被引量:2
4
王怀昕,王敏,陈世建,王杰.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性评价[J]
.种子,2016,35(8):99-10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黄泽智,陈世建,刘蓉珍,张振华,谌金环.
早熟温敏核不育水稻一年三季繁殖技术[J]
.作物研究,2009,23(3):210-211.
被引量:1
2
杨宇,黄泽智,陈世建,陈宝玲,谌金环.
迟熟温敏核不育水稻一季加再生连繁—绿肥栽培模式[J]
.作物研究,2009,23(4):279-280.
被引量:2
3
欧阳禛,彭丁文.
光温敏核不育系陆18S在郴州的播始历期和育性表现[J]
.杂交水稻,2012,27(6):24-28.
4
新书推介——《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J]
.杂交水稻,2012,27(6):28-28.
5
李子双,廉晓娟,王薇,赵同凯,李洪杰.
我国绿肥的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2013,30(7):1135-1140.
被引量:116
6
刘琪,栾春晶,李修平.
寒地水稻耐冷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5-7.
被引量:3
1
汪芳琳.
杜仲苗木的繁殖途径[J]
.农家致富顾问,1993(2):14-15.
2
梁小敏,罗赣丰,吴淼生.
金银花快繁技术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3964-13965.
被引量:12
3
敬烈,李婷,唐文邦,王建龙.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11,25(6):610-615.
被引量:4
4
樊晓继.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发生与防治[J]
.种业导刊,2016(9):22-23.
被引量:8
5
汪芳琳.
杜仲苗木的繁殖途径[J]
.农村科技开发,1999(8):17-17.
6
张翠玲,文慧婷.
糯米香茶快繁技术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3):177-178.
被引量:2
7
贺治洲,陈立云.
水稻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繁殖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6,20(5):383-387.
被引量:6
8
张翠玲,文慧婷.
尖蜜拉的快繁技术[J]
.热带作物学报,2007,28(1):51-53.
被引量:6
9
朱学栋,刘奕清,赵荣隆,袁海英,吴林.
红阳猕猴桃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69-2371.
被引量:8
10
刘文辉,周青平,颜红波.
根茎型禾草繁殖途径的研究进展[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2):46-49.
被引量:8
作物研究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