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拓展校本德育课程内涵 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并作了总体的部署和安排。如何有效地落实和推进民族精神教育,这里有一个校本化的实施问题。任何德育的文件、制度、理念、要求的贯彻,都必须以切合学校实际的创造性地实施为基本原则。因此,
作者
高永平
机构地区
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53,共2页
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学校德育工作
校本德育
课程内涵
教育指导纲要
民族精神教育
中小学生
上海市
校本化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
1
王琼玉.
浅谈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J]
.黑河学刊,2003(3):80-81.
被引量:11
2
杨勇,张诗亚.
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2):49-53.
被引量:8
3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单行本)[S].人民出版社,2013,11.
被引量:1
4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S].人民出版社,2001,10.
被引量:1
5
朱启涛.
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网络时代学校德育的使命[J]
.中国德育,2010,5(5):24-25.
被引量:7
6
尹瑞凤.
如何加强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J]
.新课程(下),2011(2):114-114.
被引量:2
7
曹国庆.
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1):250-252.
被引量:6
8
郭乐静.
基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校本课程开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5):41-42.
被引量:15
9
胡晓清.
学校特色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9):41-43.
被引量:6
10
陈娟,崔伟.
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4):61-64.
被引量:14
<
1
2
>
引证文献
4
1
杨文芳.
高校辅导员人格本位校本课程体系构建[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2(3):122-124.
被引量:1
2
周鹤珍.
以文化建设引领,构建实践性校本德育课程——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实践性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思路、设计与实施[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5(1):96-102.
被引量:1
3
张震.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对策策略[J]
.企业导报,2014(4):151-152.
被引量:1
4
陶良春.
五星六艺大舞台,多元发展促花开——延安学校“五星六艺”校本课程体系研究初探[J]
.安徽教育科研,2024(12):15-17.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武斌.
小学生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0,0(1):12-13.
2
冯晓星.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探析[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33(4):122-124.
3
吴茂森,王建火,吴泽武.
网络环境视野下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7-9.
被引量:1
1
丁文平.
校本·人本·师本·生本[J]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4,0(2):22-23.
被引量:4
2
张振吾.
构建校本德育的运行机制[J]
.上海教育,2001(6):43-44.
3
张华.
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J]
.中小学管理,2003(2):58-58.
4
许序修,金振仁.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内涵的解读[J]
.汕头教育,2001(6):11-12.
5
侯有国.
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1):146-147.
6
朱洪秋.
构建校本德育亚文化[J]
.中小学校长,2007(11):46-47.
7
高孝容.
我心目中的新课程——用新课程 做新教师[J]
.发明与创新(教研之窗),2011(4):19-20.
8
丁文平.
论校本研究的时代意义[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6X):38-40.
9
谢巧容.
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J]
.中国德育,2002(12):58-58.
10
姜建平.
落实“双自”教育模式,增强班主任工作实效[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2):233-233.
<
1
2
>
上海教育科研
200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魏燕慎
谧谷
陈言
杨帆
俞新天
杨哲英
陈栋生
郭凤林
褚晓
相关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
相关主题
新兴工业国
贸易现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