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蜀文明与周边各文明的关系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龙山时代晚期开始,成都平原的文化就同周边文化有一定关系。二里头时期,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通过三峡进入四川。夏、商文化进入四川,催生了古蜀文明。春秋时期,由于秦、楚的兴起,阻断了蜀与中原的联系,使古蜀文明的发展一度走向低谷。战国早、中期,古蜀文明再度辉煌。秦灭蜀后,蜀文化一步步削弱。到西汉,汉文化逐渐取代了蜀文化。
作者
陈德安
机构地区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8,共8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古蜀文明
周边各文明
关系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73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11
1
《中国文物精华》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文物精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344.
2
孙智彬.
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初论[J]
.四川文物,2003(3):32-40.
被引量:25
3
王家祐.
记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的铜器[J]
.文物,1961(11):28-31.
被引量:68
4
颜劲松,江章华,张擎,陈云洪,荣远大,张道远,唐至红,姜世良,党国松,倪林忠,陈平,卢引科,曹桂梅,李绪成.
四川省郫县古城遗址1997年发掘简报[J]
.文物,2001(3):52-68.
被引量:21
5
陈德安,雷雨,黄家祥,刘化石,罗泽云,龚兆乾,徐伟,江聪.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仁胜村土坑墓[J]
.考古,2004(10):14-22.
被引量:41
6
王瑞琼.
汉源县瀑布沟水库淹没区文物古迹调查简况[J]
.四川文物,1990(3):68-71.
被引量:7
7
童恩正著..古代的巴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175.
8
雷雨,陈德安.
巴中月亮岩和通江擂鼓寨遗址调查简报[J]
.四川文物,1991(6):52-55.
被引量:20
9
杨华,龚玉龙,罗建平.
对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认识[J]
.四川文物,2003(5):16-20.
被引量:5
10
江章华.
三星堆系青铜容器产地问题[J]
.四川文物,2006(6):30-36.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蒋成,颜劲松.
四川省郫县古城遗址调查与试掘[J]
.文物,1999(1):32-42.
被引量:30
2
施劲松.
论我国南方出土的商代青铜大口尊[J]
.文物,1998(10):47-54.
被引量:21
3
唐金裕,王寿芝,郭长江.
陕西省城固县出土殷商铜器整理简报[J]
.考古,1980(3):211-218.
被引量:43
4
葛介屏.
安徽阜南发现殷商时代的青铜器[J]
.文物,1959(1):2-2.
被引量:44
5
江章华,颜劲松,李明斌.
成都平原的早期古城址群─—宝墩文化初论[J]
.中华文化论坛,1997(4):8-14.
被引量:45
6
王宏.
论周梁玉桥文化[J]
.江汉考古,1996(3):45-54.
被引量:16
7
张玉石.
川西平原的蜀文化与商文化入川路线[J]
.华夏考古,1995(1):74-76.
被引量:6
8
俞伟超.
三星堆蜀文化与三苗文化的关系及其崇拜内容[J]
.文物,1997(5):34-41.
被引量:34
9
陈公柔,张长寿.
殷周青铜容器上兽面纹的断代研究[J]
.考古学报,1990(2):137-168.
被引量:61
10
徐正国.
湖北枣阳发现一件商代铜尊[J]
.文物,1990(6):57-57.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73
1
任欣,练春海.
古蜀地区出土的持物人像研究[J]
.形象史学,2023(2):144-172.
2
徐良高.
考古所见西周王朝西南地区的人群与文化[J]
.三代考古,2023(1):194-206.
3
孙明.
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出土的乳丁龙纹盆式簋——兼论商周之际周人的兼容并蓄与族群迁徙[J]
.三代考古,2023(1):163-178.
4
田剑波,周志清,王占魁.
论金沙遗址出土的一件木雕彩绘人头像[J]
.草原文物,2020(2):51-58.
被引量:1
5
任瑞波,陈苇.
四川金川县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制陶工艺初识[J]
.考古学集刊,2021(1):87-101.
6
田剑波.
试论商时期长江中上游与秦岭南北的文化交流方式——从三星堆出土圆眼直喙歧冠鸟形饰说起[J]
.江汉考古,2021(5):78-86.
被引量:2
7
杨镇,吕海路.
试论夏商时期长江流域的不同器用传统问题——以牙璋、铜牌饰和青铜尊、罍为中心[J]
.东方考古,2023(1):251-264.
8
赵宾福.
试论重庆老关庙遗址土坑墓的年代和性质[J]
.江汉考古,2010(4):76-80.
9
王毅,孙华.
宝墩村文化的初步认识[J]
.考古,1999(8):60-73.
被引量:17
10
张长寿.
殷商时代的青铜容器[J]
.考古学报,1979(3):271-300.
被引量:46
同被引文献
117
1
邹礼洪.
古蜀先民大石崇拜现象的再认识[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2):13-15.
被引量:3
2
邓经武.
巴蜀文化的肇始:神话和上古传说[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22-25.
被引量:2
3
李明斌.
四川雅安沙溪遗址陶器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
.考古,1999(2):75-81.
被引量:5
4
王毅,孙华.
宝墩村文化的初步认识[J]
.考古,1999(8):60-73.
被引量:17
5
蒋成,颜劲松.
四川省郫县古城遗址调查与试掘[J]
.文物,1999(1):32-42.
被引量:30
6
刘复生.
“都广之野”与古蜀文明——古蜀农耕文化与蚕丛记忆[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59-62.
被引量:5
7
李星星.
从“都广之野”到“邛都之野”——略论蚕丛及古蜀族群历史变迁[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12-116.
被引量:1
8
祁和晖.
古巴蜀文明史迹及影响考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59-166.
被引量:2
9
林向.
蜀与夏──从考古新发现看蜀与夏的关系[J]
.中华文化论坛,1998(4):63-72.
被引量:21
10
谭继和.
禹文化西兴东渐简论[J]
.四川文物,1998(6):8-13.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6
1
刘森垚.
“古蜀国起源”研究综述[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1):16-22.
2
李久昌.
蜀道交通兴衰的历史脉络[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6-12.
被引量:2
3
刘俊男,李春燕.
宝墩文化来源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2019,0(2):136-144.
被引量:7
4
杨剑,李灿,雷雨,冉宏林.
“古蜀文明保护传承暨纪念桂圆桥遗址发现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四川文物,2020(1):117-120.
被引量:1
5
王彦玉.
商周时期川南地区与成都平原的考古学文化交流[J]
.四川文物,2020(5):64-73.
被引量:3
6
孙智彬.
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初论[J]
.四川文物,2003(3):32-40.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任瑞波,陈苇.
四川金川县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制陶工艺初识[J]
.考古学集刊,2021(1):87-101.
2
赵宾福.
试论重庆老关庙遗址土坑墓的年代和性质[J]
.江汉考古,2010(4):76-80.
3
孙智彬.
中坝文化与宝墩文化辨[J]
.中华文化论坛,2005(3):5-16.
被引量:4
4
赵宾福.
从中坝和大溪遗址看老关庙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J]
.考古,2006(6):66-72.
被引量:1
5
孙智彬.
论中坝遗址与老关庙遗址下层和哨棚嘴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间的关系[J]
.考古与文物,2006(4):23-30.
被引量:3
6
史威,朱诚,徐伟峰,关勇,孙智彬.
重庆中坝遗址剖面磁化率异常与人类活动的关系[J]
.地理学报,2007,62(3):257-267.
被引量:34
7
于孟洲,蒋刚.
重庆峡江地区中坝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07-111.
被引量:2
8
陈德安.
古蜀文明与周边各文明的关系[J]
.中华文化论坛,2007(4):11-18.
被引量:6
9
夏微,于孟洲.
重庆地区三星堆文化时期遗存的再认识[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2):44-48.
被引量:3
10
于孟洲.
重庆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遗存发现和研讨的回顾与反思[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17-22.
被引量:1
1
毛洪东.
中国古代青铜戈鉴赏[J]
.理财(经济),2016(4):44-47.
2
郝红星,季惠萍,王文华.
陨落的夏代城市:大师姑城址发掘记[J]
.大众考古,2014,0(10):25-31.
被引量:1
3
周志清.
滇西石棺墓与周边文化的关系[J]
.成都文物,2001(3):40-45.
被引量:1
4
常怀颖.
淅川下王冈龙山至二里头时期陶器群初探[J]
.四川文物,2005(2):30-38.
被引量:1
5
宋治民.
巴蜀文化与周边文化的相关问题[J]
.成都文物,2002(1):4-8.
被引量:1
6
韩国河,朱津,许俊平,张国硕,朱君孝,张继华,赵海洲,孙危,崔天兴,寇小石.
河南登封南洼遗址殷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
.中原文物,2011(5):4-10.
被引量:2
7
《滇国与滇文化》[J]
.全国新书目,1998,0(10):7-7.
被引量:1
8
韩国河,张继华,朱君孝,张国硕,孙危,许俊平,胡赵建,张贺君,陈钦龙,崔天兴,蔡亚林,申文,朱津,李静兰,张龙丹,崔宗亮,曹永歌,王海军,陈英敏,寇小石.
登封南洼2004~2006年二里头文化聚落发掘简报[J]
.中原文物,2011(6):4-19.
被引量:7
9
代玉彪.
试论老关庙下层文化的相对年代[J]
.四川文物,2011(4):24-28.
被引量:1
10
吴耀利.
中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J]
.中原文物,2001(4):16-23.
被引量:5
中华文化论坛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