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结晶化学角度出发,结合晶体的生长工艺研究了顶部籽晶溶盐法(TSSG)生长BaTiO3晶体中的包裹体形成机理及其对电畴结构的影响。在c轴籽晶生长的晶体中,包裹体主要是沿着籽晶分布在晶体的放肩起始区域里。通过显微观察发现,通常为四方锥形和四方台形两种几何形状,并以四方锥形为多见。四方锥形的锥顶方向与提拉方向相反,指向溶液;锥面与{111}面族平行,晶体中四方锥形包裹体的结晶形貌和方位完全相同,具有负晶结构的特性。四方台形包裹是未发育完整的四方锥包裹体。通过定向发现,BaTiO3晶体中负晶的四个锥面与晶体中{111}面族的四个锥面平行是一种内向生长机理。结合晶体生长的物理化学条件,从包裹体的分布和结晶方位来分析,提出该种负晶体结构包裹体的形成是由于在放肩阶段,肩部面积按指数律增加,热量容易耗散;与此同时,因晶体转动的线速度是由缘及里逐渐减慢,位于籽晶下方的晶体与溶液之间的相对流动减少,导致径向温度梯度由边缘向中央逐渐降低。在BaTiO3晶体放肩生长时容易形成凹的固液界面,易将溶液包裹在晶体的中部。根据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的理论模型,被包裹的溶液在冷却过程中是以TiO6八面体和Ba2+(或BaO12立方八?
出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1-351,共1页
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关键词
钛酸钡晶体
溶盐法
负晶结构
电畴结构
BaTiO 3 crystal,flux method,negative crystal structure,domain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