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EM浸种处理对玉米叶色值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试验材料,用SPAD-502仪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EM稀释液浸种处理后的叶色值。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浓度EM(有效微生物群)稀释液浸种及在玉米拔节期叶面喷施并灌根,可显著提高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遴选出玉米施用EM的最佳浓度为500倍稀释液。
作者
李海林
李立
柳立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7年第5期7-7,10,共2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EM
玉米
叶绿素含量
SPADR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35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6
1
比嘉照夫著,冯玉润译.大变革拯救地球[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3
2
左宝玉 李世仪 等.玉米不同层位叶片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变化[J].作物学报,1987,13(3):213-217.
被引量:6
3
刘贞琦 刘振业 马达鹏 等.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作物学报,1984,10(1):57-62.
被引量:87
4
陈健初,董绍华,叶兴乾,苏平.
芹菜汁叶绿素及色泽稳定性的研究[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3):301-304.
被引量:13
5
艾天成,李方敏,周治安,张敏,吴海荣.
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相关性研究[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1):6-8.
被引量:331
6
崔钦,周桂林,杨春林,孙满柱,黄卫东.
EM生物制剂浸玉米种子的增产效果[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28(1):79-80.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田淑贤,黄宇彤.
山野菜护色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1994,15(4):19-21.
被引量:31
2
吴成贵.
绿色蔬菜汁饮料的护色方法──兼与徐国民同志商榷[J]
.食品科学,1995,16(8):74-75.
被引量:15
3
王效山.
新型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锌研究[J]
.食品科学,1995,16(9):48-49.
被引量:30
4
徐国民,食品科学,1995年,16卷,14H74期
被引量:1
5
金长明,食品工业科技,1992年,5期,29页
被引量:1
6
叶兴乾,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88年,1期,13页
被引量:1
7
荆其诚,色度学,1979年
被引量:1
8
Tan C T,J Food Sci,1962年,27卷,3期,232页
被引量:1
9
于晓沛.
罐藏绿色蔬菜保色工艺[J]
.食品科学,1991,12(3):49-52.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435
1
林彰文,欧阳西荣.
玉米种子萌发前预处理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45-250.
被引量:12
2
许振华,谢传晓,吴永升,李明顺,李新海,张德贵,白丽,郝转芳,张世煌.
玉米自交系苗期氮敏感基因型差异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1):34-41.
被引量:6
3
姚付启,张振华,杨润亚,孙金伟,崔素芳.
基于红边参数的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S2):123-129.
被引量:76
4
罗金葵,陈巍,沈其荣.
不同小白菜器官对氮素形态响应的生理差异[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50-53.
被引量:23
5
邵玺文,张瑞珍,齐春艳,童淑媛,杨沫,黄世琳,孙长占.
拔节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3):237-241.
被引量:50
6
陈友订,黄农荣,黄秋妹.
华南超级稻秧苗耐冷性研究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2004,31(5):13-16.
被引量:1
7
雷晓,强继业.
^(60)Co-γ射线辐射对车前草六项生理指标的影响[J]
.种子,2005,24(1):17-18.
被引量:6
8
张治安,陈展宇,李大勇,何文安,徐克章.
烯效唑浸种对高粱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6):599-602.
被引量:8
9
朱新开,盛海君,顾晶,张容,李春燕.
应用SPAD值预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初步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46-50.
被引量:144
10
许银莲,强继业.
^(60)Co-γ射线辐射对粉掌铁兰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
.种子,2005,24(4):26-2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33
1
王耀林.
国内外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z1):96-100.
被引量:21
2
刘亚丽,张羽,杨远彪,杨立学,沈海龙,范少辉.
有效微生物群在核桃楸育苗上的应用效果[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5):21-22.
被引量:7
3
蔡志远.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与防治[J]
.天津农林科技,2005(1):24-26.
被引量:18
4
李维炯,倪永珍.
EM(有效微生物群)的研究与应用[J]
.生态学杂志,1995,14(5):58-62.
被引量:95
5
殷永娴,刘鸿雁.
设施栽培下土壤中硝化、反硝化作用的研究[J]
.生态学报,1996,16(3):246-250.
被引量:33
6
郭凤鸣,刘永香,赵福顺.
保护地栽培中土壤盐渍化回避法[J]
.北方园艺,1996(2).
被引量:13
7
宋晓曦,王玺.
EM包衣对玉米种子萌发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6):38-39.
被引量:7
8
崔钦,周桂林,杨春林,孙满柱,黄卫东.
EM生物制剂浸玉米种子的增产效果[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28(1):79-80.
被引量:14
9
李维炯,倪永珍.EM应用技术[M].北京: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10—22
被引量:8
10
李海林,李立,廖欣军.
EM浸种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9-2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代丽华,刘方,李波,敖成红,梁春芳.
EM菌剂对苔藓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9):65-67.
被引量:6
2
赵勤瑞,常婷婷,王春芳,王伟娜,陈竞楠,邵孝侯.
有效微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与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6-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赵霞,汪有科,刘守阳,魏新光,黎朋红.
两种新的旱作管理技术对山地梨枣树生长及结果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4):157-160.
被引量:11
2
叶劲松,吴克,俞志敏.
1株无机磷细菌筛选及溶磷能力的测定[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33-335.
被引量:7
3
胡永乐,李国平,刘巧敏.
EM菌剂处理对春兰生长的影响研究初报[J]
.武夷学院学报,2014,33(2):25-28.
被引量:1
4
叶玉,任建青,王艺.
活性微生物菌剂对食用玫瑰产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0):55-57.
被引量:1
5
杨倩,侯毛毛.
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园艺文摘,2017,33(4):74-75.
6
赵婷婷,苏友谊,陈丽,李淑娴.
有效微生物群对舒玛栎幼苗生长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8):3489-3491.
被引量:1
7
杨阳,于向荣,杨立英,王咏梅,张加魁.
喷施EM菌发酵液在红宝石无核葡萄上的应用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1):149-151.
被引量:6
8
巴哈依丁·吾甫尔,阿布来克·尼牙孜,胡西旦·买买提,周伟权,梁睢,艾尼江·尔斯满.
喷施EM菌剂对小白杏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22(11):31-36.
被引量:3
9
程艳,路洋,许勇,郑卫国.
栽培基质与EM菌剂对卷叶湿地藓生长的影响研究[J]
.绿色科技,2024,26(13):94-100.
1
李海林,李立,柳立.
EM浸种处理对玉米叶色值的影响[J]
.生命科学仪器,2007,5(9):26-28.
2
宋绪忠,赵永军,张金凤,刘苹,陈吉虎.
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色值相关性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2,32(6):10-12.
被引量:21
3
刘天学,李潮海,付景,闫成辉.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的群体质量[J]
.生态学报,2009,29(11):6302-6309.
被引量:21
4
艾天成,李方敏,周治安,张敏,吴海荣.
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相关性研究[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1):6-8.
被引量:331
5
刘俊玲,钟均超,孙景玉,孙光辉.
EM稀释液对西洋参作用效果的研究[J]
.人参研究,2000,12(2):13-14.
6
艾天成,周治安,李方敏,黎明.
小麦等作物叶绿素速测方法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01,32(4):16-18.
被引量:44
7
任大明,王术,刘江,金钟华,戴俊英,李素艳.
有效微生物群在玉米生产中作用机理研究[J]
.玉米科学,1999,7(1):62-64.
被引量:11
8
李海林,李立,廖欣军.
EM浸种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9-21.
被引量:6
9
王艳兰,李立,欧阳西荣.
EM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5-7.
被引量:7
10
刘艳春,樊明寿.
应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可行性[J]
.中国马铃薯,2012,26(1):45-48.
被引量:13
耕作与栽培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