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铁路经济带与点轴开发及其结构系统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了铁路经济带(REB)与点—轴开发及点—轴系统的关系,探讨了铁路干线成为沿线地区发展轴的条件。
作者
武伟
宋迎昌
朴寅星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韩国国土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10,共6页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铁路经济带
点轴开发
结构系统
区域经济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1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93
参考文献
1
1
陆大道等著..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43.
同被引文献
151
1
陈毓芬.
电子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S1):63-68.
被引量:40
2
杨荫凯,韩增林.
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理论探讨[J]
.人文地理,1999,14(2):6-10.
被引量:50
3
李吉霞.
鲁南区域经济点轴开发系统研究[J]
.人文地理,1996,11(S2):8-11.
被引量:4
4
张焕海.
略论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中的经济轴线[J]
.经济纵横,1987(7):62-62.
被引量:1
5
黄敏行.
论区域经济发展的点轴开发和重点开发轴线[J]
.求索,1995(3):23-25.
被引量:1
6
塔娜,王素娟.
增长极发展 点轴布局和网络布局理论及我国的选择[J]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20(1):54-55.
被引量:2
7
陆玉麒,董平.
中国主要产业轴线的空间定位与发展态势——兼论点—轴系统理论与双核结构模式的空间耦合[J]
.地理研究,2004,23(4):521-529.
被引量:49
8
刘旭华,王劲峰,孟斌.
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J]
.地理研究,2004,23(4):530-540.
被引量:88
9
王青云.
中国铁路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聚类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4,20(8):59-61.
被引量:4
10
郭荣朝,顾朝林.
宁西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研究[J]
.地理科学,2004,24(4):413-41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17
1
于佳,马天山.
经济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探讨[J]
.综合运输,2005,27(4):48-50.
被引量:1
2
冯德显,乔旭宁,杨永菊.
河南省产业联系方向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1):13-18.
被引量:12
3
马俊.
铁路网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江西为例[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8-15.
被引量:3
4
蒋洪旭,赵方冉,李小英,韩晶茹.
交通轴线约束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分布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225-1232.
被引量:9
5
张莉,陆玉麒.
“点—轴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
.地理学报,2010,65(12):1534-1547.
被引量:34
6
罗君,白永平,张学斌.
兰渝铁路辐射带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2011,31(5):557-562.
被引量:7
7
王培安,白永平,张宇硕,时保国,李慧.
西北地区铁路沿线经济带经济联系强度比较与分析——以兰新、包兰、西陇海、兰青铁路沿线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4):65-70.
被引量:7
8
郝雪,韩增林,李明昱.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北黄海经济带空间结构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6):514-517.
被引量:6
9
白永平,时保国.
兰渝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1):80-84.
被引量:2
10
蒋长春,黄展昭.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福厦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115-1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3
1
高更和,石磊.
宁西铁路对其沿线南阳段产业布局的影响[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48-50.
2
王海江,苗长虹.
中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的空间联系及其结构图谱[J]
.地理研究,2015,34(1):157-168.
被引量:36
3
李传武,何传如.
宁西铁路对六安市区域发展的影响[J]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5):126-129.
4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
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37-1738.
被引量:1
5
朱舜,高丽娜.
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构建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6):97-101.
被引量:4
6
张莉,冯德显.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30-34.
被引量:33
7
赵建吉,王艳华,苗长虹.
基于区域自生能力的胶新铁路经济带构建[J]
.河南科学,2007,25(3):499-502.
被引量:8
8
冯德显.
中部地区问题实质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思考[J]
.世界地理研究,2007,16(4):115-120.
被引量:1
9
韩灵梅.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南出口企业的影响[J]
.商业研究,2008(2):105-108.
被引量:1
10
马延吉.
辽中南老工业基地要抓紧制定产业集聚发展战略[J]
.中国国情国力,2008(5):62-64.
被引量:1
1
张逸昕.
区域经济结构系统综合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62-64.
被引量:2
2
武伟,宋迎昌.
论铁路经济带的组成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13(2):18-23.
被引量:12
3
迟艳琴.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J]
.金融理论与教学,1999(2):52-54.
被引量:1
4
马丽娜.
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立论基础和方向[J]
.政法论坛,2001,19(1):148-155.
被引量:2
5
李超.
建设粤东铁路经济带的若干设想[J]
.广东经济,1995,0(6):15-16.
6
何山还.
技术创新系统探析[J]
.高科技与产业化,1999,5(6):6-8.
7
王圣学.
陕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J]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8,10(4):13-19.
8
夏润祥.
水陆并进起宏图——武穴市建设新型经济走廊的构想[J]
.政策,1997,0(11):42-43.
9
杨志和.
对深圳特区产业结构运动的探讨[J]
.南方经济,1985,14(5):19-24.
10
鲁迪.
产业结构及其转换的系统哲学思考[J]
.系统科学学报,1995,9(2):90-95.
被引量:2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