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平衡点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3年孙志刚事件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成功案例,合理的舆论监督,经网络媒体的放大,常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舆论监督,则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乱源。2006年震惊中外的“铜须事件”在全球媒体的惊呼声中落幕,《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CCTV等中外媒体对这起网络事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词:
作者
权辉蓉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2007年第20期81-81,共1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网络媒体
舆论监督
平衡点
《国际先驱论坛报》
孙志刚事件
暴力
《纽约时报》
社会矛盾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90
1
刘召成.
网络舆论监督的异化与人格权保护[J]
.信息网络安全,2008(7):64-65.
被引量:20
2
孙亮.
网络监督模式与建构和谐社会[J]
.政工研究动态,2009(16):14-16.
被引量:3
3
郑玥.
试比较网络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J]
.声屏世界,2002(1):24-25.
被引量:3
4
宋林霖,李思然.
电子反腐——腐败治理的新模式[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4):52-53.
被引量:2
5
潘慧芳.
浅析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J]
.消费导刊,2008,0(11):151-151.
被引量:14
6
陈明,杨国炜,陈樵哥.
中国网络舆论现状及舆论引导[J]
.瞭望,2004(35):58-59.
被引量:43
7
徐翠娟,赵洪光,杨文.
用网络技术预防和揭露腐败[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5):74-75.
被引量:1
8
郭光华.
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6):110-113.
被引量:119
9
胡小洁.
网络如何实现舆论监督的效力?[J]
.新闻传播,2004(12):66-67.
被引量:2
10
胡涛,吴昌荣.
信息时代反腐败斗争的特点与对策[J]
.求实,2004(12):41-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周雅鹏.
以“网络舆论监督”推动当代中国“公民的有序参与”[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2):92-96.
被引量:1
2
郭荔娟.
浅析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式[J]
.传播与版权,2014(4):85-86.
3
石国亮,徐媛.
国内网络舆论监督研究综述[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3(3):3-9.
被引量:15
4
侯飞.
浅议网络舆论监督[J]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5):114-115.
被引量:1
5
张勇,郑曙村.
网络反腐败研究综述[J]
.岭南学刊,2010(2):45-49.
被引量:5
6
薛苏豫.
试论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以“人肉搜索”为例[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1):11-12.
7
李立,郑志慧,王丽萍,常湘珍.
浅论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J]
.传播与版权,2013(5):75-76.
8
刘晓梅,张智宇.
网络反腐若干问题探析[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27(4):21-26.
9
吕群.
学术不端的网络舆论监督[J]
.科技传播,2009,1(2):45-47.
被引量:5
10
杨阿圆.
浅析自媒体时代中的网络舆论监督[J]
.传播力研究,2019,3(22):267-2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燕丹丹.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网络舆论监督问题研究[J]
.南国博览,2019(2):43-43.
2
唐薇,王平一.
网络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的利弊比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163-163.
3
张小明,贾寒智.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J]
.中国应急管理,2010(7):21-24.
被引量:3
4
李奋生,黄小琴.
基于预防腐败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对策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8):7-9.
被引量:1
5
王秀文.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之关系[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4):203-204.
6
何学华.
信息技术支撑下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的监督[J]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16-118.
7
孙永刚,李俊吉.
关于学术不端问题的深层思考[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417-420.
被引量:8
8
尚德峰.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的表现及学术道德建设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1(24):77-78.
被引量:4
9
张宏东.
论高职高专教师学术道德建设的措施[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4):56-59.
被引量:1
10
吴娟.
AMLC应用下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J]
.今传媒,2012,20(7):109-110.
1
王勇.
网络时代的匿名传播伦理和跨文化传播伦理——对“铜须事件”的传播学思考[J]
.东南传播,2007(2):31-32.
被引量:7
2
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J]
.党的文献,1989(3):74-76.
被引量:4
3
王迅.
从“铜须事件”看网民公共言论责任的缺失[J]
.记者摇篮,2006(10):34-36.
被引量:2
4
张英.
浅谈网络参与者的伦理规范[J]
.青年记者,2007(16):116-116.
被引量:1
5
云梦迪,唐亚明,张心珮.
人肉搜索的网络传播特质[J]
.中国传媒科技,2013,0(6X):85-86.
6
尹明.
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的互动形式[J]
.青年记者,2009(1Z):26-27.
被引量:11
7
本刊编辑部.
鸿文穷究天人秘 伟论深探治乱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办刊以来的回顾与展望[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3-6.
被引量:1
8
熊光清.
谨防网络暴政[J]
.浙江人大,2011,0(6):38-39.
被引量:1
9
熊伟.
对“网络暴民”现象的解读[J]
.青年记者,2008(A05):62-62.
被引量:3
10
肖燕雄,陈志光.
匿名、假名与实名之别(上)——以铜须事件为例解析网络论坛中的网民行为[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3):72-75.
被引量:2
青年记者
2007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