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4-85,共12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44
-
1启良.作为存在主义思想家的鲁迅[J].书屋,2006(8):4-8. 被引量:2
-
2戈双剑,杨晶.鲁迅日记中的语言考察[J].汉字文化,2006(4):54-56. 被引量:3
-
3李春林,高翔.20世纪30年代:鲁迅、纪德与苏联和共产主义——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J].鲁迅研究月刊,2006(11):18-26. 被引量:4
-
4顾钧.鲁迅的苏联文学理论翻译与左翼文学运动[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3):44-48. 被引量:2
-
5张梦阳.互为镜像的鲁迅与胡适[J].粤海风,2006(2):34-40. 被引量:4
-
6贾蕾.《伤逝》:传统乐章的现代变奏与升华——兼与宗先鸿先生商榷[J].鲁迅研究月刊,2006(3):52-56. 被引量:8
-
7陈漱渝.寻求反抗和叫喊的呼声——鲁迅最早接触过哪些域外小说?[J].鲁迅研究月刊,2006(10):13-16. 被引量:10
-
8彭小燕.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左翼鲁迅”:走向现代生命的自我救赎[J].文学评论,2006(4):181-189. 被引量:3
-
9张兵.《铸剑》的文化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2):104-112. 被引量:12
-
10王新.大地与天空的永恒争执——从蒙克的波荡意象读解鲁迅的《野草》[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2):31-3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356
-
1李慎之.回归“五四” 学习民主——给舒芜谈鲁迅、胡适和启蒙的信[J].书屋,2001(5):16-21. 被引量:28
-
2D.佛克马,范智红.中国与欧洲传统中的重写方式[J].文学评论,1999(6):144-149. 被引量:78
-
3李春林.论鲁迅世界观质变的渐进形式[J].社会科学辑刊,1986(5):84-90. 被引量:1
-
4顾农.《古小说钩沉》的成书过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58-60. 被引量:7
-
5张杰.鲁迅与“罗王之学”[J].鲁迅研究月刊,1999(8):61-68. 被引量:7
-
6龚克昌.论汉赋[J].文史哲,1981(1):61-70. 被引量:26
-
7文学评论一九六二年总目录[J].文学评论,1962(6):131-132. 被引量:2
-
8郑家建.“油滑”新解——《故事新编》新论(之一)[J].鲁迅研究月刊,1997(1):30-36. 被引量:6
-
9关于《立论》[J].鲁迅研究月刊,1996(9):48-51. 被引量:2
-
10孙玉石.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八)──鲁迅《野草》重释[J].鲁迅研究月刊,1996(8):19-31. 被引量:6
共引文献191
-
1黄静.美国“红色三十年代”左翼视域中的鲁迅形象[J].南京社会科学,2021(6):150-159. 被引量:1
-
2姜异新.“百来篇外国作品”寻绎(上)——留日生周树人文学阅读视域下的“文之觉”[J].鲁迅研究月刊,2020,0(1):10-29. 被引量:15
-
3郜元宝.《野草》“外典”二题[J].上海鲁迅研究,2023(3):48-66.
-
4马草.文化功能、判定标准与形态分化——魏晋南北朝艺术自觉之再探讨[J].华中学术,2022(1):36-45.
-
5李仁和.关于为农民创作——《赵树理与上党文化》序言[J].长治学院学报,2007,24(3):31-37.
-
6杨树增.“史化”文学与文学“自觉”——论先秦两汉文学的特点[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9):72-78. 被引量:3
-
7蔡燕飞,薛胜男.浅析《野草》的版画特征[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316-318.
-
8谢玉娥.性别视角下的《伤逝》研究综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0):30-36. 被引量:4
-
9徐艳玲.青年必读书问题的思考——从鲁迅早年读过的短篇小说分析[J].作家,2008,0(12):178-179.
-
10韩霞.鲁迅文学与古典传统——以《狂人日记》为例[J].参花(下),2013,0(12):7-8.
同被引文献100
-
1李德尧.谈《朝花夕拾》的文体[J].鲁迅研究月刊,2002(8):11-16. 被引量:1
-
2许锡强.“‘左联’五烈士”案情新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4):61-67. 被引量:4
-
3黄乔生.善意与温情——“鲁迅与仙台”研究的基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101-104. 被引量:6
-
4《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9卷.第364,366页,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被引量:2
-
5[日]大村泉.《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是“回忆性散文”还是小说?》,《鲁迅:跨文化对话-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288页,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被引量:1
-
6王瑶.《论<朝花夕拾>》,《鲁迅作品论集》,第17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被引量:1
-
7《怎样写传记》,新绿文学社编.《名家传记》,第19页,中华书局,1934年版. 被引量:1
-
8《<朝花夕拾>小引》,《鲁迅全集》第2卷,第23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被引量:1
-
9[英]吴尔夫著,文楚安译.《德·昆西自传》,《普通读者Ⅱ》,第12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被引量:1
-
10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序言》,《梁漱溟自传》,第8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被引量:1
引证文献7
-
1李刚.祥林嫂生活的社会背景探析[J].今日科苑,2009(18):161-161.
-
2辜也平.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J].鲁迅研究月刊,2009(11):24-29. 被引量:9
-
3覃志航.鲁迅笔下祥林嫂——从民族社会心理解读[J].时代人物,2008,0(3):18-19.
-
4崔云伟,刘增人.2011年鲁迅研究中的几个争鸣[J].文艺争鸣,2012(4):113-117.
-
5崔云伟,刘增人.2011年鲁迅作品研究中的几个亮点[J].泰山学院学报,2012,34(4):83-90. 被引量:1
-
6陈启明.论鲁迅“仙台神话”的价值[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4):33-35. 被引量:1
-
7崔云伟,刘增人.2011年鲁迅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6):60-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黄立斌.作为自传文学的《朝花夕拾》[J].现代传记研究,2020(1):121-133.
-
2崔云伟,刘增人.2009年鲁迅作品研究述略[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4):52-58. 被引量:1
-
3崔云伟,刘增人.2009年鲁迅研究综述(上)[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0(5):97-107. 被引量:1
-
4郑益兵.《朝花夕拾》中鲁迅斗争之我见[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72-73.
-
5张显凤.母亲的缺席与隐秘的伤痛——再读《朝花夕拾》[J].鲁迅研究月刊,2013(3):62-68. 被引量:6
-
6廖久明.“幻灯片事件”之我见[J].鲁迅研究月刊,2014(10):4-13. 被引量:6
-
7彭莹,罗浩波,廖涛.基于核心知识导图的鲁迅作品教学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5):57-60.
-
8许钧.试论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探索路径--兼评《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J].中国比较文学,2018(1):109-118. 被引量:10
-
9郭巧瑜.自我认知与文学路径——《朝花夕拾》与《从文自传》的比较阅读[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10):107-111.
-
10王海霞.四十年《鲁迅研究月刊》对鲁迅儿童观的研究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S2):141-145. 被引量:1
-
1高道一.读《鲁迅研究月刊》第7期[J].鲁迅研究月刊,2005(12):93-94.
-
2朱金顺.《鲁迅书衣百影》的二三瑕疵[J].鲁迅研究月刊,2007(11):76-79. 被引量:2
-
3季水娟.《中图法》应修改“鲁迅专类”[J].图书与情报,2002(3):78-79. 被引量:1
-
4季水娟,严美丽.再评鲁迅文章、著作的列类和分类[J].图书馆论坛,2002,22(6):121-122. 被引量:2
-
5力群.来函照登[J].鲁迅研究月刊,2010(7):52-52.
-
6孙玉石.致《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部的一封信[J].鲁迅研究月刊,2003(6):80-80.
-
7颜琳,黎保荣.鲁迅《自由谈》稿费考证[J].鲁迅研究月刊,2010(3):83-85. 被引量:1
-
8黎保荣.鲁迅《自由谈》稿酬考证及其启发意义[J].新文学史料,2008(2):110-114. 被引量:2
-
9叶淑穗.对“新编《鲁迅手稿全集》设想”的一点意见[J].鲁迅研究月刊,2014(12):37-39.
-
10散木.也说邢墨卿[J].鲁迅研究月刊,2008(9):9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