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薯新品种龙薯1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甘薯新品种龙薯16号的选育过程及高产、稳产、品质优、食味佳、抗病性强的特征特性进行了介绍,并阐述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郭其茂
机构地区
龙岩市农科所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8期148-148,262,共2页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甘薯
龙薯16号
特征
特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西北农学院主编..作物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688.
2
郭其茂,杨立明,何胜生,卢春生,苏秋芹.
优质甘薯岩薯5号丰产生育特性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35-39.
被引量:5
3
郭其茂,杨立明,何胜生,苏秋芹,卢春生.
特色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J]
.杂粮作物,2005,25(2):89-89.
被引量:11
4
马代夫,刘庆昌.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27-29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盛家廉 袁宝忠 等.徐薯18号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J].江苏农业科技,1982,(1):26-31.
被引量:3
2
陈凤翔 陈桂煌 沈友祥.高产晚薯金山57生育特性的研究[J].福建农学院学报第22卷增刊,1993,:17-21.
被引量:3
3
华希新 王胜武 李蕾.甘薯新品种苏薯3号良种配套技术研究[J].中国甘薯,1990,(4):93-97.
被引量:2
4
蔡文振,蔡南通,邱永祥,林金华,林衍铨,康玉妹.
福薯3282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1997(5):16-17.
被引量:2
5
陈选阳,袁照年,陈凤翔,庄宝华.
甘薯新品种金山584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J]
.福建农业科技,2001,32(2):28-28.
被引量:1
6
洪泽根.
高产甘薯生长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1,32(4):53-54.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2
1
郭其茂.
早熟高产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7):32-33.
被引量:1
2
杨立明.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高产潜力和稳产特性[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237-239.
被引量:8
3
郭其茂.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10号的选育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187-190.
被引量:6
4
郑光武,中奕,方树民,刘文滔.
抗蔓割病优质甘薯种质C180在育种中的应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4):474-476.
被引量:4
5
郭其茂.
传统杂交方法在龙岩甘薯系列品种选育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7):5-7.
被引量:2
6
郭其茂.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选育研究[J]
.中国种业,2007(11):61-62.
被引量:7
7
吴文明.
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岩薯5号优化栽培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0,25(4):438-443.
被引量:9
8
朱天文.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2011,30(5):113-114.
被引量:5
9
唐明双,刘莉莎,黄迎东,何素兰,周全卢,王梅,李育明.
食用桔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17,45(1):1-3.
被引量:3
10
赵桂涛,杨洪国,孙卿,王世伟,赵理,刘中聚,冯尚宗.
种植密度对早熟甘薯品种龙薯9号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3):37-3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9
1
刘伟明.
不同用途甘薯品种的选育[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2-72.
被引量:25
2
黄岩峰.
甘薯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技服务,2007,24(2):10-10.
被引量:3
3
王家才,杨爱梅,胡中好.
菜用甘薯的开发利用及生产规程[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48-6748.
被引量:11
4
李进春.
优质食用型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6):26-26.
被引量:8
5
李彦青,卢森权,黄咏梅.
2006年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国家区试广西试点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19-7820.
被引量:9
6
陈炳全,张志勇.甘薯新品种龙薯3号的特性鉴定[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67-70.
被引量:2
7
吴文明.
优质营养型甘薯新品种龙薯3号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3):168-170.
被引量:2
8
卢森权,谭仕彦,李彦青,黄咏梅.
国家甘薯品种试验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79-9180.
被引量:8
9
杨英华,郭亚辉.
抗旱保水剂在岗坡旱地甘薯上的应用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50-925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杨昌达.
6个脱毒甘薯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5):32-33.
被引量:1
2
王素贞.
商薯7号高产优质大面积综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2(12):142-143.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覃移洋,王承星,张卫书,张红,吴治堂.
5个脱毒甘薯品种的比较[J]
.农技服务,2009,26(1):22-22.
被引量:1
1
张振东,钱永德.
氮钾配施对龙粳31营养品质和食味评分的影响分析[J]
.南方农业,2017,11(8):16-17.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