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生物絮凝剂应用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阐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废水处理和其它方面的应用,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前景和以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
付伟
刘和清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第13期69-69,79,共2页
China Hi-tech Enterprises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产生菌
废水处理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李琳,张清敏,杨建华.
复合微生物絮凝处理红薯淀粉废水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7):75-76.
被引量:26
2
曹建平,戴友芝,唐受印,张平,张选军.
微生物絮凝剂M-25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水处理技术,2005,31(2):7-9.
被引量:14
3
陶涛,詹德昊,芦秀青,康健雄,金儒霖.
普鲁兰预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2001,27(1):39-42.
被引量:43
4
傅旭庆,汪大翬,徐新华.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机理[J]
.污染防治技术,1998,11(1):6-9.
被引量:35
5
李文鹏,朱光勇,潘基敏,王建明.一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方法[P]中国专利:CN169344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黄凯,李小明,曾光明,刘精今,杨麒.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1):12-13.
被引量:19
2
于广利,王远红,田学琳,胡嘉陵,王辉.
甲壳胺回收食品加工废水中蛋白质研究[J]
.海洋科学,1994,18(3):1-3.
被引量:6
3
吴健,戴桂馥.
微生物细胞的絮凝与微生物絮凝剂[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6):27-29.
被引量:46
4
王镇,王孔星,谢裕敏,姚茵丽.
几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特性研究[J]
.微生物学报,1995,35(2):121-129.
被引量:179
5
许汉祥.
味精行业的污水治理(续)[J]
.轻工环保,1996,18(1):33-37.
被引量:8
6
张本兰.
新型高效、无毒水处理剂──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J]
.工业水处理,1996,16(1):7-8.
被引量:65
7
Jin S N,Gi S K,Sang O L,et al.Bioflocculant Produced by Aspergillus sp.JS-42[J].Biosci.Biotech.Biochem,1996,60 (2):325-327.
被引量:1
8
庄源益,李彤,戴树桂,宋文华.
生物絮凝剂除浊脱色作用的初步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10(4):5-8.
被引量:21
9
石璐,刘忠义,唐受印,戴友芝,王晓林.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J]
.环境科学研究,2003,16(3):35-36.
被引量:6
10
马放,冯旻,李淑更,杨基先.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作用[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14(3):140-144.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111
1
臧静坤,程伟.
煤炭微生物脱硫研究进展[J]
.洁净煤技术,2020(S01):26-34.
被引量:4
2
周文化,钟秋平.
出芽短梗霉菌的微生物发酵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2004,25(z1):179-186.
被引量:5
3
王莉.
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Pullulan)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07,5(35):152-152.
被引量:1
4
刘忠,张知锦.
蕉藕淀粉废水絮凝试验[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1):146-148.
5
张宗阳,李捍东,马兴华,韩润平.
优势复合菌剂处理黑臭河水的实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2):52-55.
被引量:13
6
陈秀莉,侯永平.
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8,22(1):56-61.
被引量:4
7
代艳华,曹同川,王坤,吕红,周集体,王竞.
胞外聚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概况[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B08):140-142.
被引量:11
8
汪德生,张洪林,蒋林时,邱峰.
微生物絮凝剂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
.工业水处理,2004,24(9):9-12.
被引量:34
9
周文化,唐冰,钟秋平.
短梗霉多糖的微生物发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食品与机械,2004,20(5):56-59.
被引量:7
10
王安民.
早实良种核桃的简易修剪法[J]
.林业实用技术,2005(2):11-13.
1
新型海水微生物絮凝剂研制取得初步成果[J]
.材料导报,2009,23(6):99-99.
2
刘晖,周康群,胡勇有,成文,刘洁萍,周遗品.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的培养条件研究[J]
.广州环境科学,2005,20(2):12-15.
被引量:1
3
一株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的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J]
.工业水处理,2008,28(10):70-70.
被引量:1
4
张平,戴友芝,唐受印.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4):25-27.
被引量:16
5
刘立凡,郭晶,阮彩群.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J]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14(6):250-250.
6
湛含辉,张晓琪,湛雪辉,胡岳华.
水处理中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方法[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16(4):103-104.
被引量:11
7
杨劲峰,夏慧,杨靖.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绿色科技,2013,15(2):184-186.
被引量:3
8
陶然,杨朝晖,曾光明,邓恩建,李晨.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8):76-81.
被引量:34
9
林松,王向东,王园园,王伊娜,王兵.
食品加工废水培养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优化研究[J]
.给水排水,2006,32(2):47-50.
被引量:4
10
新型海水微生物絮凝剂研制取得初步成果[J]
.化学分析计量,2009,18(2).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