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韩国影视的“互文性”现象及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所谓“互文性”,是西方后现代、后结构主义的一种文本理论,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通常指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或者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他文本的扩散性影响。在某种极端的意义上,任何文本都具有互文性,在一个文本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能够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的文本,诸如先前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
作者
陈鸿秀
机构地区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81,共3页
Sichuan Drama
基金
淮阴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07HSJGA15]资助)
关键词
互文性
文本理论
影视
韩国
后结构主义
60年代
后现代
扩散性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陈鸿秀.
韩国"野蛮"影视片的文化内涵和人物形象[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1):60-61.
被引量:2
2
张振华,秦玉兰.
悲情 疏离 反叛——韩国影视的民族性及其美学呈现[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3(3):86-90.
被引量:14
3
杨晓林.
集体无意识与文本阐释的互文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8(S1):98-101.
被引量:1
4
李玉平.
“影响”研究与“互文性”之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2):1-7.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李泫淑.
《悲歌一曲》与韩国人传统的审美意识[J]
.当代电影,1996(4):76-79.
被引量:9
2
田春华.
偶像剧解读[J]
.声屏世界,2003(3):32-33.
被引量:2
3
蒋俊.
世纪之交的清风——论近年韩国电影的温情柔绪[J]
.艺术百家,2002,18(3):131-133.
被引量:7
4
[日]大冢幸男 著,陈秋峰,杨国华.比较文学原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被引量:1
5
[瑞士]荣格(Jung,C·G) 著,冯川,苏克.心理学与文学[M]三联书店,1987.
被引量:1
6
[奥]弗洛伊德 著,张唤民,陈伟奇.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知识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7
李银姬.
90年代韩国电影和导演[J]
.电影新作,2002(4):40-44.
被引量:1
8
张娜.
解读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J]
.当代韩国,2003(1):80-83.
被引量:1
9
金昌镐.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韩国人形象[J]
.社会科学战线,2004(1):108-11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5
1
李平,莫为.
《诗学》中的柏拉图声音——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诗学思想互文性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6):72-80.
被引量:2
2
宋乐永,张仁涛.
在畅想思维中感受电影“韩流”[J]
.当代电影,2004(5):114-117.
被引量:1
3
李玉平.
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互文性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6):67-71.
被引量:18
4
李恒田.
论后“拿来主义”时代的文化交流[J]
.唐都学刊,2005,21(2):108-111.
5
范颖.
论互文解构与互文建构[J]
.中国文学研究,2005(3):26-30.
被引量:16
6
崔维莉.
中韩电影题材选择:对历史和现实的态度比较[J]
.阅读与写作,2007(11):19-20.
7
谌晓明.
《喧嚣与骚动》:三兄弟与本我、自我和超我[J]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4):81-82.
被引量:6
8
郑殿辉.
疏离与救赎——谈金基德电影的二元叙事模式[J]
.电影文学,2009(4):52-53.
被引量:4
9
李小静,王斌.
探析《白雪公主》意义生成的认知理据[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39-41.
10
易晓莉.
论金基德电影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J]
.四川戏剧,2009(3):102-10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
1
赵宁宇.
灰色幽默:《大腕》的导演艺术[J]
.当代电影,2002(2):8-11.
被引量:4
2
王瑾.
互文性:名著改写的后现代文本策略——《大话西游》再思考[J]
.中国比较文学,2004(2):62-73.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1
1
刘爱琳.
一部研究当代喜剧电影发展史的特色之作——评陈鸿秀《新时期以来喜剧电影发展研究》[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3):22-26.
1
邢哲希.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现象[J]
.商,2013(09Z):236-236.
2
陈建伟.
法国社会杂闻在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体现[J]
.时代文学,2009(8):63-64.
3
李明彦.
一类故事的两种写法——《我在霞村的时候》与《金宝娘》的互文阅读[J]
.文艺争鸣,2015(12):64-72.
被引量:5
4
赵志群.
“曲终人散”后的沉思——关于《伤逝》几个扩散性问题的探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0(1):75-78.
5
张生智.
让心情天天过年[J]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10(2):1-1.
6
赵晓晓.
《人工智能》与《木偶奇遇记》的互文性研究[J]
.芒种,2012(22):193-194.
7
林晓筱.
威廉·布莱克在西方的经典化过程[J]
.国外文学,2013(3):50-56.
被引量:1
8
田慧芳,吴玲玲.
韩国影视中的反传统女性形象细读[J]
.芒种,2013(8):179-180.
9
杰克.克卢格曼.
用半截声带说话[J]
.意林,2006,0(23):43-43.
10
余小平.
基于互文性理论的用典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44-48.
被引量:1
四川戏剧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