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东部旱涝型的研究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利用中国东部25个站524年(1470~1993年)的旱涝级别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旱涝的空间分布,比较了EOF方法和REOF方法的不同点.研究指出可用6个中心地区的旱涝情况来补充原来划分的6种旱涝型,使得旱涝中心更明确,旱涝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突出体现了REOF在旱涝型研究中的优点.
作者
叶瑾琳
王绍武
李晓东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9-77,共9页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REOF法
旱涝
中国
东部地区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2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18
参考文献
5
1
黄嘉佑,气象,1988年,14卷,9期,47页
被引量:1
2
王绍武,自然资源,1985年,1期,54页
被引量:1
3
王绍武,Geo Jnal,1981年,5卷,2期,117页
被引量:1
4
团体著者,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1981年
被引量:1
5
王绍武,地理学报,1979年,34卷,4期,329页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72
1
夏乐天,朱元甡.
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的统计试验研究[J]
.水利学报,2007,38(S1):372-378.
被引量:23
2
朱亚芬.
530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分区及北方旱涝演变[J]
.地理学报,2003,58(z1):100-107.
被引量:43
3
朱诚,马春梅,王慧麟,白九江,徐伟峰,郑朝贵,史威,朱光耀,陈晔,卢雪峰.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T0403探方古洪水沉积特征研究[J]
.科学通报,2008,53(S1):1-16.
被引量:30
4
周天军.
CLIVAR/PAGES 2005-2010年的工作重点[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40-41.
被引量:7
5
王红星.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规律、文化中心的转移与环境变迁的关系[J]
.江汉考古,1998(1):53-61.
被引量:22
6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
1873~2000年东亚夏季风变化的研究[J]
.大气科学,2004,28(2):206-215.
被引量:115
7
章名立.
中国东部近百年的雨量变化[J]
.大气科学,1993,17(4):451-461.
被引量:35
8
廖荃荪,赵振国.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季度预报方法[J]
.应用气象学报,1992,3(S1):1-9.
被引量:88
9
李晓东,朱亚芬,钱维宏.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Eastern China during 1880-1999(1)[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19(6):1055-1068.
被引量:12
10
张德二.
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J]
.科技导报,2004,22(8):47-49.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13
1
余贞寿,孙照渤,王学忠.
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太平洋SSTA的联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2):189-196.
被引量:10
2
王志良,李伟伟.
基于Markov链的中国夏季降水区域类型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2010,28(10):4-5.
被引量:1
3
余贞寿,孙照渤,曾刚.
太平洋SSTA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Ⅰ——观测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5,21(5):467-477.
被引量:13
4
于淑秋,林学椿.
两类江淮大水的大气环流特征[J]
.气象学报,2006,64(5):605-613.
被引量:14
5
濮冰,王绍武,朱锦红.
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变化空间结构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5):620-629.
被引量:14
6
刘向文,孙照渤,倪东鸿,曾刚.
中国东部531 a夏季旱涝型的划分[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5):679-686.
被引量:2
7
龚志强,支蓉,封国林,张强.
中国近530年干湿变化及其持续性特征研究[J]
.气象学报,2009,67(2):307-320.
被引量:17
8
姚丽娜,魏建苏,裴海英,周鹏.
江苏海涂气候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61-2463.
9
李茜,魏凤英,李栋梁.
近159年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J]
.地理学报,2011,66(1):25-37.
被引量:20
10
杨永胜,施 能.
我国东部近百年夏季雨型的前期冬季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特征[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1):55-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8
1
程肖侠,石正国,李万莉.
Relationships between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4):81-86.
2
顾伟宗,陈海山,孙照渤.
华北春季降水及其与前期印度洋海温的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4):484-490.
被引量:28
3
祁丽燕,孙照渤,李忠贤.
北太平洋冬季次表层热状况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气候的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2):153-161.
被引量:12
4
郝立生,陆维松,闵锦忠,康凤琴.
热带海温异常影响夏季环流的机制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2):178-185.
被引量:8
5
李爱华,江志红.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2):186-193.
被引量:16
6
白爱娟,翟盘茂.
中国近百年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讨论[J]
.气象科学,2007,27(5):584-590.
被引量:48
7
庄樱,孙照渤.
江苏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6):835-840.
被引量:8
8
濮冰,王绍武,朱锦红.
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的一种东亚遥相关型[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1):17-20.
被引量:6
9
何洁琳,管兆勇,农孟松.
冬季台风“南玛都”结构性质的初步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2008,24(1):51-58.
被引量:10
10
贺皓,刘宇,黄宝霞.
从一次反气旋的生消演变分析陕西初夏连阴雨[J]
.气象,2008,34(5):58-63.
被引量:5
1
梁平,伦绪勇.
黔东南州汛期暴雨与夏季风[J]
.贵州气象,2001,25(5):10-11.
2
范娟,朱泽伟,蔡佳熙,金培,邢天放.
1959—2005年我国冬季和夏季区域气温与日照、云量的相关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3):211-216.
被引量:6
3
贺海晏.
近40年广东省的旱涝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1998,14(4):297-305.
被引量:49
4
陈静.
贵阳汛期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J]
.贵州气象,2001,25(3):3-4.
被引量:4
5
段丽瑶,杨艳娟,李明财.
近50年环渤海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高原气象,2013,32(1):243-249.
被引量:20
6
李生辰,唐红玉,马元仓,张吉农.
青藏高原冬、夏季月平均气温及异常分布研究[J]
.高原气象,2000,19(4):520-529.
被引量:49
7
王涛,罗艳,钟亦鸣,甄文芳.
西北与华北地区现代降水变化趋势的对比[J]
.水文,2017,37(1):56-63.
被引量:7
8
哈斯.
坝上高原近90年以来降水变化趋势[J]
.中国沙漠,1994,14(4):47-52.
被引量:10
9
许薇,汤强,陈欢欢.
1961—2010年广东省高温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6):68-74.
被引量:20
10
郭江勇,叶燕华,董安祥.
甘肃黄土高原春季第一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J]
.甘肃气象,2003,19(1):8-10.
被引量:14
应用气象学报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