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信用缺失现象及治理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分析了造成我国信用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作者
常振民
机构地区
包头市房产开发建设管理处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年第06X期44-45,共2页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关键词
信用缺失
中国
信用环境
信用建设
分类号
F123.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830.5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裴汉青.
社会信用缺失的经济学思考[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24(5):109-112.
被引量:1
2
陈文玲.信用缺失是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源[N].人民日报,2003-10-20.
被引量:3
3
冒天启、朱玲.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关系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4
世界银行著..1999年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404.
5
任仲平.论诚信[N].人民日报,2003-09-18(1).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
1
陈文玲.
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2):89-94.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13
1
马洪波.
现代产权制度与社会信用体系[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9-13.
2
秦树理,张承凤.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18-22.
被引量:5
3
钱春芸.
高校流动人才的诚信问题探析[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72-73.
被引量:1
4
钱春芸.
高校人才流动与诚信[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25(5):68-70.
被引量:1
5
庄艳,刘国强.
诚信价值的认知及取向[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6):112-115.
被引量:1
6
赵雅丽,吴爽.
浅析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新意义[J]
.天府新论,2007(B12):274-276.
7
陆振生.
关于建设和谐校园的思考[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4.
8
陈卫平.
建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4):61-62.
被引量:7
9
俞萍.
社会诚信缺失与重建的思考[J]
.经济体制改革,2008(5):166-169.
被引量:2
10
王敏杰.
宁波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1):78-82.
1
吴厚庆,单绪平.
我国资本市场信用缺失现象与改革取向[J]
.上海改革,2002(9):12-18.
2
侯慧君.
我国金融信用的缺失与监管问题研究[J]
.上海金融,2005(8):36-37.
被引量:3
3
张云,程思扬.
对市场经济中金融信用及其缺失问题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09(14):49-49.
4
徐永健.
谈"信用缺失"对市场经济的侵蚀及对策[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6):143-145.
5
李密.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J]
.嘉应大学学报,2003,21(5):57-60.
6
黄映琼.
我国信用缺失的现状及其完善对策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5(12X):187-188.
7
李建博,李丽.
奠定好信用基石[J]
.商业时代,2002(07B):15-17.
被引量:1
8
魏玉森,邢鲁宏.
基层央行金融债权管理工作初探[J]
.新疆金融,2002,0(12):46-48.
9
王妮妮.
证券市场信用体系的构架[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4(3):17-20.
10
叶檀.
当前中国经济首要风险来自信用缺乏底线[J]
.齐鲁周刊,2016,0(8):53-53.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年 第06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