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孔子德性幸福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孔颜之乐"是儒家幸福的典范,但却不是孔子德性幸福的唯一形式。孔子的德性幸福观涵盖纯粹德性幸福、抽象德性幸福、现实德性幸福三种形态,始终坚持了德性至上的原则,纯粹德性幸福摒弃功利幸福,抽象德性幸福超越功利幸福,现实德性幸福把功利幸福作为德性完善的副产品。三种形态德性幸福的统一体就是孔子完整形态的德性幸福,既有作为理想追求的幸福境界,也有现实可及的幸福生活,从而奠定了儒家德性幸福的基本格局。
作者
张方玉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哲学系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共4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孔子
德性幸福
功利幸福
纯粹形态
抽象形态
现实形态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杨国荣.善的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16
2
李煌明著..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255.
3
杨国荣..伦理与存在[M],2002.
4
高兆明著..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55.
共引文献
15
1
刘瑾辉.
善的宣言——焦循《孟子正义》研究之一[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66-69.
被引量:2
2
马秋丽.
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功能[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8):172-173.
被引量:2
3
丁成际.
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矛盾及其现代转化[J]
.前沿,2006(10):158-160.
4
谭玉萍.
传统义利观的当代审视[J]
.理论学刊,2007(5):104-106.
被引量:4
5
李华东.
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及其教育学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2008,24(5):77-80.
被引量:5
6
崔雪茹.
析孔子的德福观[J]
.孝感学院学报,2009,29(2):34-37.
被引量:3
7
赵丽端.
论先秦儒家经权思想[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1):36-39.
被引量:2
8
丁兆罡,万勇华.
孟、庄理想人格学说之比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129-133.
9
张方玉.
生活何以更加幸福:儒家传统幸福观及其现代启示[J]
.道德与文明,2010(5):74-79.
被引量:10
10
杨龙和,王国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德育教育[J]
.中南论坛(综合版),2010,5(4):58-60.
同被引文献
53
1
张刚.
儒家德智关系论探究[J]
.河北学刊,2007,27(2):27-31.
被引量:2
2
肖群忠.
智德新论[J]
.道德与文明,2005(3):14-19.
被引量:13
3
殷明耀.
论孔颜乐处[J]
.孔子研究,2006(6):80-86.
被引量:3
4
周海春.
《论语》中关于“知”的哲学思想[J]
.人文杂志,2007(1):43-50.
被引量:3
5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被引量:442
6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7.
被引量:1
7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8
Thomas Aquinas.《Suauna Theologica》,Benziger Brothers1946年版,第48页.
被引量:1
9
黄怀信.
《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J]
.齐鲁学刊,2007(1):5-8.
被引量:53
10
鲁西龙.
对孔子“知天命”“畏天命”的再认识[J]
.甘肃社会科学,2007(5):250-25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7
1
陈红岩.
孔子德性幸福观的缺失[J]
.天府新论,2009(B06):10-11.
2
王进.
《论语》“智德”思想刍议[J]
.船山学刊,2010(1):90-92.
被引量:1
3
江小莉.
孔子、庄子幸福观比较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6):49-52.
被引量:4
4
陆模兴.
制度伦理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研究——以孔子德性幸福观为中心[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1):80-82.
5
陈琳.
孔子的幸福观对当代教师的启示[J]
.文教资料,2015(23):124-125.
6
徐菲菲.
先秦儒家幸福观文献综述[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17(9):106-107.
7
刘国权.
美育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6):75-79.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孙雷雷.
幸福的内涵及其建设问题管窥[J]
.山东工会论坛,2016,22(1):103-106.
2
万勇华.
庄子幸福思想研究述评[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37(6):51-58.
被引量:3
3
徐菲菲.
先秦儒家幸福观文献综述[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17(9):106-107.
4
张桓鸣,于洋.
《论语》品读之“德”的解读[J]
.神州,2018,0(12):27-27.
5
覃仕一.
庄子幸福观及其对现代社会影响[J]
.祖国,2019,0(4):91-91.
1
张方玉.
“天人相分”的人生幸福何以内在超越——论荀子的幸福境界[J]
.船山学刊,2014(2):88-93.
被引量:1
2
张方玉.
生活何以更加幸福:儒家传统幸福观及其现代启示[J]
.道德与文明,2010(5):74-79.
被引量:10
3
张方玉.
从“孔颜之乐”到“君子之乐”——孟子幸福观的四重向度[J]
.齐鲁学刊,2014(4):19-23.
被引量:4
4
鲁鹏.
实践标准的现实形态[J]
.理论学刊,2008(4):6-8.
5
杨国荣.
意义世界的生成[J]
.哲学研究,2010(1):56-65.
被引量:21
6
张方玉.
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双峰并峙——荀子的幸福形态[J]
.齐鲁学刊,2012(4):22-26.
被引量:2
7
史秋培.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9(1):104-105.
8
马杏苗.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10-13.
被引量:1
9
周文彰,张志民.
要区分儒家文化的两种形态[J]
.哲学动态,1992(1):19-21.
10
杨国荣.
张载与理学[J]
.人文杂志,2008(6):39-42.
被引量:3
学术论坛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