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我国,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谋求发展的第一战略。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提出了中小企业加快完善融资渠道、建立期权期股、加强内外协作、把握创新相关环节等对策性措施。
作者
全丹珂
机构地区
福建省科技管理干部学校
出处
《福建电脑》
2007年第8期61-62,共2页
Journal of Fujian Computer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对策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季健霞.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75-77.
被引量:23
2
王延中著..WTO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308.
3
王传英著..社会经济网络与中小企业发展 意大利“艾米利亚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65.
4
孙恒义.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J]
.学术交流,2004(9):89-92.
被引量:11
5
梁丽芳.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对策[J]
.商业研究,2003(11):41-42.
被引量:4
6
郝继明.
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J]
.科技和产业,2006,6(4):7-11.
被引量:5
7
万瑞嘉华经济研究中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M],2002.
8
刘东;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199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孙卫,陈伟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1999,17(1):7-9.
被引量:7
2
吕薇.
借鉴国外政策经验 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
.中国中小企业,1998,0(8):10-11.
被引量:6
3
陈至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J]
.求是,2005(7):11-15.
被引量:34
4
徐冠华.
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J]
.求是,2005(8):44-46.
被引量:29
5
路甬祥.
提高创新能力 推动自主创新[J]
.求是,2005(13):5-7.
被引量:26
6
刘新民.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J]
.宏观经济研究,2005(7):27-30.
被引量:70
7
郑新立.
自主创新: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J]
.求是,2005(18):34-36.
被引量:11
8
宁向东.拯救中小企业[M].上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9
候国庆.谈谈跨越式技术创新[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10
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9
1
陈荣美.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7-8.
2
孙东生,孙光磊.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探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2):73-76.
被引量:14
3
张倩,董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5):33-35.
被引量:3
4
徐新华,叶春明.
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探索[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27-30.
被引量:6
5
IS100从人、财、物,审视100个信息系统[J]
.信息系统工程,2005,18(12):26-30.
6
刘楠,杜跃平.
推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1):40-44.
被引量:3
7
林榕辉.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理性选择[J]
.特区经济,2006(3):261-263.
被引量:5
8
李志红,徐江,刘冠权,高雪峰.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15-18.
被引量:10
9
徐连蕴.
试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J]
.商场现代化,2006(08Z):71-71.
10
MU Wen-jie TANG Xin-ying ZHOU Xiao-g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motes realiz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concept[J]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6,13(3):107-10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李群奎.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4):183-183.
被引量:3
2
刘畅,王伟林.
我国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商业研究,2008(2):151-153.
被引量:5
3
颜帮全.
提高重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
.中国国情国力,2008(2):61-6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周斐.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难点及对策[J]
.江苏科技信息,2008(8):10-11.
1
唐志勇,施征.
股权激励破冰在即[J]
.上海国资,2005(9):49-51.
2
朱霞欢.
期权期股,一路走来[J]
.经济时刊,2001(4):10-13.
3
黄盛.
期权期股:有效解决代理问题的激励机制[J]
.上海改革,2001(6):13-16.
4
岳旭琴.
期权期股:方式不同,效果各异[J]
.河北企业,2002(10):24-26.
5
袁明鹏,梅小安.
期权与期股的联系与区别[J]
.中国软科学,2001(8):122-123.
被引量:2
6
岳旭琴.
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在我国的运用[J]
.市场周刊,2003,16(1):76-77.
7
宋春辉,王莉莉.
证券营业部管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的设立[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2):74-75.
8
周健.
我国转轨过程中“内部人控制”的新形式[J]
.现代管理科学,2008(3):76-77.
被引量:1
9
黄盛.
期权期股:打通国企穴脉[J]
.经济工作导刊,2001(12):4-6.
10
陆志翔,石金涛.
国有保险公司长期激励方法对比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4):84-85.
福建电脑
200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