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吴三惠研究述评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惠栋为汉学吴派宗主,其祖惠周惕、其父惠士奇于经学俱有造诣,号为东吴三惠。惠氏倡言汉学,为当时学术之风向标。但学界在研究中存在明显的“重皖轻吴”倾向。据林庆彰《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1900—1993)》,录研究三惠论著仅16条,关于戴震的则多达361条。十余年来,三惠研究出现不少新成果,今作简要回顾,以资参考。
作者
王应宪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兰州学刊》
2007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资助
关键词
惠周惕
惠士奇
惠栋
述评
分类号
K23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5
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8
1
尹彤云.
惠栋《周易》学与九经训诂学简评[J]
.宁夏社会科学,1997(1):89-93.
被引量:3
2
李开著..惠栋评传 附惠周惕、惠士奇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603.
3
陈居渊.
乾嘉“吴派”新论[J]
.社会科学战线,1995(5):165-171.
被引量:5
4
王应宪.
惠士奇“罚修镇江城”考论[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3):108-113.
被引量:1
5
吴玲芳.
清代吴地藏书家校勘学家惠栋[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1):20-22.
被引量:1
6
郑朝晖..述者微言——惠栋易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
7
刘墨..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3:
8
孙运君.
清代今文经学兴起考——以惠栋、戴震、张惠言为中心[J]
.船山学刊,2005(4):130-132.
被引量:3
9
郑朝晖.
略论惠栋重构汉学的方法[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48-51.
被引量:2
10
程嫩生.
论惠栋、戴震治诗中的信古与求是——兼论吴、皖学派分帜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05(6):275-278.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75
1
尹彤云.
惠栋学术思想研究[J]
.清史研究,1999(2):90-98.
被引量:7
2
陈居渊.
冯梦龙与丁宏度[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1):14-17.
被引量:2
3
王记录.
钱大昕是吴派吗?──兼谈乾嘉学术派别问题[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2(5):31-35.
被引量:4
4
暴鸿昌.
乾嘉考据学流派辨析——“吴派”、“皖派”说质疑[J]
.史学集刊,1992(3):68-74.
被引量:7
5
陈居渊.
乾嘉“吴派”新论[J]
.社会科学战线,1995(5):165-171.
被引量:5
6
漆永祥.
《东吴三惠诗文集》整理记[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3):16-20.
被引量:3
7
皮锡瑞.经学历史[M].中华书局,1981..
被引量:7
8
[1]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第三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4.
被引量:1
9
[5]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二[M].长沙岳麓书社,1996.
被引量:1
10
[10]以上所引述俱见张惠言.<周易虞氏义序>,<茗柯文编>二编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2
1
谷繼明.
由《易漢學》《易例》看惠棟的治《易》歷程[J]
.中国经学,2019(2):141-150.
2
郑朝晖.
略论惠栋重构汉学的方法[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48-51.
被引量:2
3
吴玲芳.
清代吴地藏书家校勘学家惠栋[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1):20-22.
被引量:1
4
鲁梦蕾,宫辰.
论惠周惕《诗说》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J]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104-108.
被引量:3
5
王应宪,杨翔宇.
惠栋“通经致用”思想及其学术转型意义[J]
.重庆社会科学,2006(12):72-76.
被引量:2
6
郑朝晖.
惠栋著述考辨两则及其学术史意义[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42-44.
被引量:1
7
陈幼华.
王欣夫先生及其文献学成就[J]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6-18.
8
郑朝晖.
惠栋对考证方法的“知识性”改造[J]
.广西社会科学,2009(8):37-41.
被引量:3
9
郑朝晖.
论惠栋易学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史意义[J]
.周易研究,2009(3):65-72.
被引量:1
10
钱慧真.
惠栋研究述评[J]
.殷都学刊,2009,30(4):59-6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
1
尹彤云.
惠栋学术思想研究[J]
.清史研究,1999(2):90-98.
被引量:7
2
尹彤云.
惠栋《周易》学与九经训诂学简评[J]
.宁夏社会科学,1997(1):89-93.
被引量:3
3
三英.
惠栋的治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1993(3):69-76.
被引量:2
4
漆永祥.
惠栋与古籍整理[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1):39-41.
被引量:3
5
杨向奎.
周礼在齐论—读惠士奇“礼说”[J]
.管子学刊,1988(3):3-9.
被引量:15
6
漆永祥.
王欣夫先生《松崖读书记》蠡测[J]
.图书与情报,2004(6):50-54.
被引量:5
7
陈修亮.
试论惠栋《周易述》的治易特色[J]
.周易研究,2005(1):40-48.
被引量:3
8
郑朝晖.
略论惠栋的考据学特色与既济思想——以《易大义》为例[J]
.周易研究,2005(1):49-57.
被引量:2
9
杨旭辉.
吴中惠氏经学平论[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4):77-81.
被引量:2
10
漆永祥.
《东吴三惠诗文集》整理记[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3):16-2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钱慧真.
惠栋研究述评[J]
.殷都学刊,2009,30(4):59-65.
被引量:2
2
李立民.
惠栋与乾嘉史学[J]
.清史论丛,2016(1):234-248.
3
张子璇,曹炜.
惠士奇《礼说》的训诂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2,36(4):42-4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齐元涛.
乾嘉经史考据笔记研究述评[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5(2):176-184.
2
李立民.
惠栋与乾嘉史学[J]
.清史论丛,2016(1):234-248.
1
漆永祥.
东吴三惠着述考[J]
.国学研究,2004,36(14):363-427.
被引量:5
2
刘墨.
惠栋与汉学[J]
.社会科学辑刊,2004(4):102-106.
被引量:2
3
郭明道.
论阮元对乾嘉汉学的贡献[J]
.史学月刊,1992(2):41-46.
被引量:1
4
王应宪.
惠士奇“罚修镇江城”考论[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3):108-113.
被引量:1
5
陈以沛.
清代广东学政署的始末[J]
.岭南文史,1993,0(4):50-54.
被引量:2
6
杨丽容,荀铁军.
清代广东“惠门四子”与“惠门八子”考析[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90-95.
7
漆永祥.
惠栋与古籍整理[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1):39-41.
被引量:3
8
王毓铨.
爰田(辕田)解[J]
.历史研究,1957(4):79-87.
被引量:2
9
李国荣.
雍正帝的用人[J]
.紫禁城,1991,0(6):8-9.
10
薛丽霞.
论乾嘉学派对梁启超“新史学”的影响[J]
.快乐阅读(经典教学),2011(7):10-11.
兰州学刊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