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略论跨文化交流的实质 被引量:1

On The Esse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们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文化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符号的创造和运用符号进行的创造。符号形成了文化文本、信息和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讲,跨文化交流就是在努力认知不同文化规则的前提下编制和解读不同文化符号所组成的文本。 We live in a world of signs, our thinking and behavior are coated in kinds of signs. We employ signs to communicate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to construct a multitude of relationships and to play a variety of roles. It has been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creation of culture is to some extent a creation of symbols and with symbols. Signs shape the text of culture, information and discourse. In this sen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be defined as the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the ultimate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targeted cuhural grammar.
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7-99,共3页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符号 跨文化交流 文化差异 文化传播力 sign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power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王铭玉著..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63.
  • 2张庆熊著..自我、主体际性与文化交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38.
  • 3贾玉新著..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32.
  • 4梁镛主编..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34.
  • 5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明凯.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被引量:20
  • 6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5
  • 7贾英健.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10-16. 被引量:190
  • 8乐黛云,(法)阿兰·李比雄(AlainLePichon)主编..跨文化对话 12[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197.
  • 9刘海平编..中美文化的互动与关联 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05.
  • 10丁尔苏著..语言的符号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14.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刘芳.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认同[J].甘肃理论学刊,2004(5):47-49. 被引量:14
  • 2韩震.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多重文化认同[J].求是学刊,2005,32(5):21-26. 被引量:63
  • 3[7][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4
  •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被引量:2
  • 5[7]William.E.Connolly,Identity/Difference:Democratic Negotiations of Political Paradox,Ithaca,N.Y.:Comell University Press,1991. 被引量:1
  • 6[9][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与全球文化[M].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 7[12]罗刚,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8[英]安东尼·吉登斯 赵旭东 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 被引量:21
  • 9[英]安东尼·吉登斯 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被引量:27
  • 10[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被引量:5

共引文献222

同被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