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交际失误,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作者
徐湘平
机构地区
吉首大学
出处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22-224,共3页
Journal of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关键词
委婉语
跨文化对比
文化内涵
共同性
差异性
分类号
H313.1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葛校琴.
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39-41.
被引量:95
2
李国南.
委婉语与宗教[J]
.福建外语,2000(3):1-6.
被引量:29
3
张向阳.
语言禁忌现象的立体透视[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4):39-42.
被引量:30
4
刘纯豹主编..英语委婉语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741.
5
陈原著..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38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4(4):10-17.
被引量:1152
2
邓炎昌等.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被引量:3
3
张开诚,胡安宇主编.龙文化--回顾与展望[C].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被引量:2
4
Hayakawa, S. I. 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Fourth Edition[C]. Harcourt Bruce Jovanovich, Inc. 1978.
被引量:1
5
Herrick, Earl M.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M]. a Formal Model,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1984.
被引量:1
6
Todd, Lorento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 [ M]. Croom Helm Ltd. 1986.
被引量:1
7
王聚元等编写,张拱贵.汉语委婉语词典[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45
1
吕林.
刍议英汉委婉语的异同[J]
.硅谷,2008,1(23):159-159.
2
张丽君,梁志华.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J]
.文教资料,2008(18):50-52.
3
陈文智,徐建纲.
英汉委婉语的深层社会文化透视[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70-71.
被引量:2
4
夏添.
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语用特征[J]
.中国校外教育,2007(11):28-28.
被引量:5
5
秦崇海.
语言的纤柔凸显:委婉修辞散论[J]
.宿州师专学报,2004,19(2):56-58.
6
范学荣,王晶.
英汉语言禁忌的趋同性及其文化内涵[J]
.考试周刊,2007(9):88-89.
被引量:2
7
王艾,杜平.
浅析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差异[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99-100.
8
杨港.
解读英语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关联性:从西方电影对自谈起[J]
.电影文学,2007(18):90-91.
9
刘颖.
浅议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原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305-305.
10
李军华.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映射与流变[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5):80-8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8
1
张美芳.
澳门公共牌示语言及其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2006(1):29-34.
被引量:103
2
李东辉.
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4):114-119.
被引量:19
3
袁良平.
汉英谚语句型比较研究与翻译[J]
.上海翻译,2006(3):54-56.
被引量:9
4
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
被引量:6
5
Edwin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Second Edi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
被引量:1
6
Ch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35.
被引量:1
7
张晨霞.
英汉人际关系习语语义及文化内涵对比[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6):166-168.
被引量:2
8
范祥涛,刘全福.
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
.中国翻译,2002,23(6):25-28.
被引量:252
引证文献
3
1
刘连芳,文李黠.
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德国功能学派分析[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4(5):150-153.
被引量:1
2
高桂贤.
从功能目的的角度拓展英汉对比的思路[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1):33-35.
3
傅思晴.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汉翻译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20):45-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乔媛.
从目的论视角看汉英翻译研究[J]
.汉字文化,2024(18):166-168.
2
杨月粉.
英汉对比角度下张九龄诗歌翻译研究——以《赋得自君之出矣》三个英译本为例[J]
.韶关学院学报,2024,45(7):86-91.
1
李先进.
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内涵与对比研究[J]
.云梦学刊,2005,26(4):122-124.
被引量:11
2
杨颖.
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及其翻译策略[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4):82-83.
被引量:1
3
贾竑.
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与翻译策略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3):155-157.
被引量:2
4
周元琪.
论俄汉语词义的对应[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9-80.
5
温昌衍.
从比较看两岸客家话语法特点上的共同性[J]
.嘉应学院学报,2015,33(9):5-9.
被引量:1
6
吴继玲.
英汉委婉语交际功能的对比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27-130.
7
刘秀明,刘春蓉.
中英“死亡”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2):149-151.
被引量:3
8
侯鹏.
文化差异和语用交际失误[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9(5):64-65.
9
周锋,任红霞.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2):21-22.
10
魏小玲.
母语思维与英语写作[J]
.教师,2008(24):113-113.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