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弃老型故事的类别和文化内涵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弃老型故事是着眼于弃老风俗的表现、成因及其向敬老风尚转变的民间故事。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引录中国境内古今55例异文,把该型故事分为亚型A“智决难题型”和亚型B“换位触动型”2类4种;由此分析故事产生的时代、原因及其与祝寿、丧葬礼仪的关系;从而揭示人类从弃老到敬老再到神化老人的精神发展史中获得的人性自觉和文明进步。
作者
李道和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35-40,共6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关键词
弃老
敬老
故事
风俗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74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56
1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页.
被引量:6
2
刘守华著..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M],1986:257.
3
.《中国民间故事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77,288-296页.
被引量:1
4
《比较故事学论考》,第153-154页,第158-170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被引量:1
5
刘守华.
走进“寄死窑”[J]
.民俗研究,2003(2):123-128.
被引量:12
6
王晓平著..佛典·志怪·物语[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393.
7
林继富.《从"弃老"到"敬老"-"老人是个宝"故事解析》,见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第616-627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被引量:1
8
金宽雄.
略论“弃老型”故事在中韩两国的流变[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1):46-49.
被引量:8
9
闫勇,王桂芳.
湖北的“寄死窑”与胶东半岛的“模子坟”[J]
.民俗研究,2005(1):235-237.
被引量:5
10
于长敏著..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23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郭沫若.
“乌还哺母”石刻的补充考释[J]
.文物,1965(4):2-4.
被引量:9
2
邵茗生.
汉幽州书佐秦君石阙释文[J]
.文物,1964(11):23-24.
被引量:10
3
葛兆光.
慈乌与寒鸦[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3):36-41.
被引量:9
4
刘乐贤,王志平.
尹湾汉简《神乌赋》与禽鸟夺巢故事[J]
.文物,1997(1):59-61.
被引量:4
5
刘昭瑞.
“承负说”缘起论[J]
.世界宗教研究,1995(4):100-107.
被引量:16
6
蓝旭.
尹湾汉简《神乌赋》研究综述[J]
.文史知识,1999(8):114-118.
被引量:3
7
刘守华.
走进“寄死窑”[J]
.民俗研究,2003(2):123-128.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48
1
赵超.
中国古代铭刻与文书研究五十年[J]
.考古,1999(9):76-82.
2
谢荣征.
壮族“弃老型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J]
.传承,2008(12):66-67.
被引量:1
3
陈建宪.
温柔的人有福了──“好客得报”母题比较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2):94-100.
被引量:1
4
王雅荣.
“猴玃抢妇”故事渊源新探[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1):35-40.
被引量:6
5
刘守华.
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的演变[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3):131-135.
被引量:4
6
霍福.
论娥皇女英为舜殉情实为人殉[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16(1):41-43.
被引量:2
7
闫勇,王桂芳.
湖北的“寄死窑”与胶东半岛的“模子坟”[J]
.民俗研究,2005(1):235-237.
被引量:5
8
张德芳.
浅谈河西汉简和敦煌变文的渊源关系[J]
.敦煌学辑刊,2005(2):52-56.
被引量:5
9
杨爱国.
五十年来的汉画像石研究[J]
.东南文化,2005(4):31-37.
被引量:6
10
程若凡.
从原始佛教窥探大乘菩萨道思想的萌芽[J]
.宗教学研究,2006(1):157-15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74
1
陈淑卿,陈昌珠.
多学科视角下的古代贱老习俗——从湖北“寄死窑”谈起[J]
.民俗研究,2005(4):121-130.
被引量:3
2
郑土有.
中国螺女型故事与仙妻情结研究[J]
.民俗研究,2004(4):149-159.
被引量:12
3
杨清虎,周晓薇.
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魅”观念[J]
.文化遗产,2012(3):84-94.
被引量:3
4
刘守华.
佛典譬喻经与中国民间故事[J]
.文化遗产,2010(3):91-102.
被引量:3
5
晋克俭.
论梁祝传说的文化认同作用——兼谈南方少数民族梁祝叙事诗[J]
.民族文学研究,2012,30(5):138-146.
被引量:4
6
E.S.米勒,C.A.维茨,葛公尚.
按年龄进行社会分群[J]
.世界民族,1982(1):38-40.
被引量:1
7
萧明华.
青铜时代滇人的青铜扣饰[J]
.考古学报,1999(4):421-436.
被引量:8
8
纪永贵.
董永遇仙故事的产生与演变[J]
.民族艺术,2000(4):80-95.
被引量:11
9
王小盾.
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J]
.中国社会科学,1997(6):146-167.
被引量:27
10
乐黛云.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J]
.中国社会科学,1986(2):195-211.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6
1
茶春雷.
论民族地区民间神话故事的秩序维护功能[J]
.民间法,2021,22(3):95-107.
2
于秀娟.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弃老贵壮”传说比较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4):158-161.
3
谢荣征.
壮族“弃老型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J]
.传承,2008(12):66-67.
被引量:1
4
谢荣征.
壮族“弃老型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124-127.
被引量:2
5
刘红.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的“孝”伦理思想[J]
.民族文学研究,2010,28(2):119-125.
被引量:3
6
茶志高.
巍山彝族民间故事《丁郎刻木》的文化内涵及其佛教渊源[J]
.民族文学研究,2014,32(5):108-116.
被引量:1
7
毕雪飞.
中日弃老故事比较研究——以“原谷型”与“姥捨て型”为中心[J]
.民俗研究,2015(5):117-124.
被引量:4
8
张春.
“弃老”习俗的影像重构与艺术想象——以日本电影《楢山节考》为例[J]
.人文天下,2017(24):115-118.
9
郭晓丽.
弃老与日本人的山岳信仰——深泽七郎《楢山節考》的文化意义[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7-122.
被引量:1
10
朱和双.
从“绿瓢”与“秋狐”看中国的老虎外婆型故事[J]
.文学与文化,2012(3):98-10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茶志高.
巍山彝族民间故事《丁郎刻木》的文化内涵及其佛教渊源[J]
.民族文学研究,2014,32(5):108-116.
被引量:1
2
漆凌云.
2014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7(2):117-126.
被引量:1
3
刘晓榕.
日本弃老型故事性别问题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5):119-121.
4
祝鹏程.
2016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J]
.民间文化论坛,2017(1):39-54.
5
张春.
“弃老”习俗的影像重构与艺术想象——以日本电影《楢山节考》为例[J]
.人文天下,2017(24):115-118.
6
漆凌云.
2015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综述[J]
.三峡论坛,2018(1):75-79.
7
杨晓丽.
《列仙传》成书时代考[J]
.文学与文化,2018(1):25-32.
被引量:1
8
林继富,谭萌.
反思、自省与朝向生活——2019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2):115-132.
被引量:2
9
刘建,梁思思,郑琪.
汉画羽人杂舞探究[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3):52-61.
被引量:2
10
李晓宁.
孝道传说的当代建构:以鲁中地区高大姑叙事为中心[J]
.民族文学研究,2020,38(6):54-62.
被引量:1
1
郑娴.
浅析《弃老》和《楢山节考》中的母亲形象[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6):167-168.
被引量:2
2
金宽雄.
略论“弃老型”故事在中韩两国的流变[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1):46-49.
被引量:8
3
徐明真.
百炼此身渡乱世:井上靖文学的一个母题——从《弃老》入手[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5):134-139.
被引量:2
4
谢荣征.
壮族“弃老型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J]
.传承,2008(12):66-67.
被引量:1
5
林韶南.
弃老习俗下的亲情悲歌——谈《楢山小调考》的乡俗规约[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6):46-48.
被引量:1
6
孙艳青.
弃老的悲凉之歌——对《樽山节考》山歌的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S1):32-35.
被引量:1
7
敬老国[J]
.优秀童话世界,2012(5):41-44.
8
唐平.
《浮士德》中的歌德[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12):66-67.
9
谷月.
楢山:丑陋着,纯净着[J]
.社会观察,2009(11):68-68.
10
李景.
故乡的云,故乡的水[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5(5):132-133.
民族文学研究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