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麝的生物学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麝为典型的林栖小型鹿类动物,具有极高的药用、经济和学术研究价值。概述了形态、分类、地理分布、栖息地、家域、食性、种群数量、繁殖、饲养、天敌与疾病等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指出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
姜海瑞
徐宏发
王晓黎
薛文杰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物学通报》
2007年第6期4-6,共3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222
30540055)资助
关键词
麝
珍稀物种
生物学特性
研究现状
分类号
Q-4 [生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10
1
Walker.Mammal of the world.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9.1089-1091.
被引量:1
2
盛和林等著..中国鹿类动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05.
3
章敬旗,周友兵,徐伟霞,胡锦矗,廖文波.
几种麝分类地位的探讨[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251-255.
被引量:11
4
李明,李元广,盛和林,玉手英利,增田隆一,永田纯子,大泰司纪之.
原麝安徽亚种分类地位的再研究[J]
.科学通报,1999,44(2):188-192.
被引量:27
5
宿兵,王应祥,王岐山.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s Imply Anhui Musk Deer a Valid Species in Genus Moschus[J]
.Zoological Research,2001,22(3):169-173.
被引量:13
6
郑生武 皮南林 等.马麝的生态研究[J].动物学报,1979,23(2):176-186.
被引量:18
7
杨奇森,冯祚建,王祖望,刘务林,李新春,斯郎欧珠.
西藏东南部地区马麝家域的研究[J]
.兽类学报,1998,18(2):87-94.
被引量:36
8
盛和林.我国麝资源现状与保护[M]//张恩迪,郑汉臣.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87-95.
被引量:2
9
郝映红,安文山,张兆海,郝有福,孟小丽.
原麝的食性研究[J]
.动物学杂志,1994,29(1):46-50.
被引量:18
10
徐宏发 盛和林.林麝能量代谢与消化力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1-1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苏建平,刘季科,George O.Batzli.
动物巢区二维正态概率模型的探讨[J]
.兽类学报,1993,13(1):61-70.
被引量:2
2
王淯,胡锦矗.
林麝和马麝分类的判别分析[J]
.四川动物,1993,12(4):35-35.
被引量:7
3
Grov.,CP,王应祥.
麝属(MOSCHUS)的分类[J]
.兽类学报,1995,15(3):181-197.
被引量:15
4
李明,盛和林.
中国麝科动物分类的研究现状[J]
.动物学杂志,1996,31(2):56-58.
被引量:7
5
盛和林.
我国麝资源现状及救护措施[J]
.野生动物,1996,17(3):10-12.
被引量:36
6
王岐山 胡小龙 等.我国原麝新亚种——安徽亚种[J].兽类学报,1982,(2):133-138.
被引量:2
7
蔡桂全 冯祚建.喜马拉雅麝在我国的发现及麝属分类探讨[J].动物分类学报,1981,6(1):106-110.
被引量:1
8
高耀亭.中国麝的分类[J].动物学报,1963,15(3):479-487.
被引量:6
9
李致祥.中国麈一新种的记述[J].动物学研究,1981,2(2):157-161.
被引量:1
10
GROVES P C,FENG Z J.The Status of Musk-Deer form Anhui Province,China[J].Acta Theriol Sinica,1986,(2):101-10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2
1
平晓鸽,曾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列物种命名变化及其对野生生物保护的影响[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0,0(1):33-43.
被引量:19
2
张冬冬,朱洪强,葛志勇,常素慧,李成,张晓东.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原麝冬季栖息地的选择[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6):15-20.
被引量:8
3
郑荣泉,鲍毅新.
有蹄类食性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4,24(7):1532-1539.
被引量:54
4
陈静华,Paul CRO W,成岛悦雄,张红卫,张亚平.
Molecular Phylogeny of Slow Lorises (Nycticebus) Revealed by D-loop Sequences and Complete Cytochrome b Gene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DNA[J]
.Zoological Research,2004,25(4):292-297.
5
章敬旗,徐伟霞,胡锦矗.
马麝头骨的性别判别分析[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5):75-78.
6
章敬旗,周友兵,徐伟霞,胡锦矗,廖文波.
几种麝分类地位的探讨[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251-255.
被引量:11
7
张明海,肖朝庭,Koh Hungsun.
从分子水平探讨中国东北狍的分类地位[J]
.兽类学报,2005,25(1):14-19.
被引量:12
8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施哲梅,蒋应文.
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分娩时间格局[J]
.四川动物,2005,24(1):30-35.
被引量:2
9
吴建平,单继红,王志平.
小兴安岭通河林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J]
.动物学杂志,2005,40(4):40-44.
被引量:25
10
刘文华,佟建明.
中国的麝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4):28-32.
被引量:34
同被引文献
81
1
王淑荣.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J]
.甘肃林业科技,2004,29(3):26-28.
被引量:3
2
葛宝明,鲍毅新,郑祥.
生态学中关键种的研究综述[J]
.生态学杂志,2004,23(6):102-106.
被引量:21
3
邹兴淮,魏广强,贾谦,周青.
围网养麝与圈养麝的比较研究[J]
.经济动物学报,2004,8(4):217-220.
被引量:12
4
张文辉.
试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9(2):91-98.
被引量:14
5
谢国文.
江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与保护[J]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4,10(1):17-19.
被引量:13
6
章家恩,徐琅.
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及其生态建设[J]
.生态学杂志,1995,14(6):74-77.
被引量:58
7
刘文华,佟建明.
中国的麝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4):28-32.
被引量:34
8
陈西仓.
甘肃省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J]
.中国林副特产,2005(6):47-49.
被引量:10
9
王淯,姜海瑞,薛文杰,徐玲,徐宏发.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研究概况和进展[J]
.四川动物,2006,25(1):195-200.
被引量:37
10
盛和林.
我国麝资源现状及救护措施[J]
.野生动物,1996,17(3):10-12.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10
1
姜海瑞,徐宏发.
珍稀濒危资源动物——林麝[J]
.生物学通报,2007,42(12):22-23.
被引量:6
2
唐婕,刘文华,王永奇.
大肠杆菌引起林麝死亡的初步研究[J]
.特产研究,2009,31(1):23-24.
被引量:10
3
王玉祥,董芳芳,王进忠,董志文.
宝天公路建设对小陇山珍稀濒危物种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甘肃科技,2009,25(11):141-145.
被引量:3
4
胡周强,封孝兰.
林麝幼仔集群习性培育试验初报[J]
.特产研究,2009,31(3):5-7.
被引量:2
5
杨营,蔡永华.
促进麝香增产的新途径研究[J]
.四川畜牧兽医,2011,38(9):23-25.
被引量:1
6
冯达勇,王建明,杨营,王承旭.
林麝半散养下采食的调查[J]
.农业与技术,2014,34(11):189-191.
被引量:2
7
冯达勇,王建明,郑程莉,杨营,王承旭,张海玫,谢瑞利.
林麝半散养模式下行为初报[J]
.农业与技术,2015,35(7):118-121.
被引量:4
8
杨营,蔡永华,付文龙,朱萍,冯达勇,雷毅,张明.
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不同阶段体重和体尺的主成分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5,33(4):435-440.
被引量:5
9
蔡永华,杨营,付文龙,朱萍,冯达勇,雷毅,张明.
圈养林麝生长曲线拟合[J]
.四川动物,2016,35(2):238-242.
被引量:3
10
周俊彤,徐尚华,胡德夫.
匹拉米洞法、邻联甲苯胺法和联苯胺法检测林麝便隐血的比较[J]
.动物学杂志,2020,55(3):401-40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王玉祥,董芳芳,王进忠,董志文.
宝天公路建设对小陇山珍稀濒危物种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甘肃科技,2009,25(11):141-145.
被引量:3
2
罗燕,程建国,王建明,康纪平,蔡永华,李秋波,贾炼.
林麝肺炎及化脓性疾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J]
.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1):122-123.
被引量:7
3
刘煌.
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建设对保护物种的影响及其对策[J]
.科技资讯,2010,8(18):29-30.
4
王坤,郝新强,刘树强.
中国林麝养殖的发展现状、研究概述和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10,46(18):14-17.
被引量:14
5
刘文华,王永奇,唐婕,李斐然,张保良.
林麝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体况等级评定标准[J]
.经济动物学报,2011,15(3):145-148.
被引量:9
6
安科,陈勇.
曼江公路建设对其沿线植被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112-116.
7
王进忠.
天水小陇山林业资源研究现状分析[J]
.甘肃科技,2012,28(6):7-8.
被引量:1
8
罗燕,王朋,赵洪明,冯亚文,武革利,程建国,邹立扣,康纪平,马炳存,李蓓.
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PCR检测[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34(8):615-618.
被引量:11
9
王廷璞,王静,李一婧,马伟超,马兰波.
致蜜蜂大肚病黄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2):63-68.
被引量:1
10
唐婕,刘二龙,卢丽,李斐然,王永奇,刘文华.
林麝源化脓隐秘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3):316-320.
被引量:7
1
图力古尔,李玉.
中国名蘑100[J]
.菌物研究,2012,10(3):154-157.
被引量:11
2
吴鸿,杨集昆.
河南白云山菌蚊四新种(双翅目:菌蚊科)[J]
.Entomotaxonomia,1997,19(4):297-302.
3
象征幸福的精灵——蓝耳翠鸟[J]
.学生阅读世界(小学生),2010(7).
4
韩联宪,张斌.
追踪小鼷鹿[J]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05(7):26-29.
5
钟义,杨金光,刘永红,于萍.
2002年北戴河林栖迁徙鸟类环志[J]
.动物学杂志,2005,40(2):90-95.
被引量:5
6
李文斌,闻亮,郑维平,徐永山.
微卫星标记分析5种鹿类动物群体遗传多样性[J]
.野生动物,2010,31(5):227-231.
被引量:7
7
钟钧.
漫话文昌鱼[J]
.中学生物教学,2001(5):27-27.
8
唐继荣,徐宏发,徐正强.
鹿类动物数量调查方法探讨[J]
.兽类学报,2001,21(3):221-230.
被引量:14
9
韩曜平,卢祥云.
江苏太湖流域啮齿类种类及鼠类群落的初步调查[J]
.四川动物,2001,20(1):38-40.
被引量:1
10
张明海,肖朝庭,Koh Hungsun.
从分子水平探讨中国东北狍的分类地位[J]
.兽类学报,2005,25(1):14-19.
被引量:12
生物学通报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