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311,共2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057)
同被引文献10
-
1何秋玲.彼岸一个人的舞蹈——论安妮宝贝小说的孤独意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3):21-23. 被引量:1
-
2包丹虹,David.绽放中的《莲花》——安妮宝贝访谈录[J].文化交流,2006(6):11-14. 被引量:2
-
3何平,张光芒,汪政,何言宏.当下文学中的“小资情调”和“中产阶级趣味”[J].文艺评论,2005(6):50-55. 被引量:11
-
4杨新敏.安妮宝贝:在寂静中感觉心灵的喧嚣[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57-61. 被引量:9
-
5田德云.由喧嚣抵达静默——以《二三事》看安妮宝贝[J].枣庄学院学报,2006,23(3):30-33. 被引量:2
-
6乔思.浅析安妮宝贝的创作境界[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6):107-109. 被引量:2
-
7黄伟林.论晚生代小说创作的五大主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 被引量:1
-
8佘玉虹,李炳全(指导教师).解读安妮宝贝小说创作中的社会心理[J].西江教育论丛,2008(3):5-9. 被引量:3
-
9戎丽霞.从《彼岸花》看安妮宝贝小说中的虚无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6):25-26. 被引量:4
-
10康军帅.谈安妮宝贝小说语言的简洁风格[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2):93-95. 被引量:4
-
1张婷.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J].文学教育,2013(2):84-85.
-
2户思社.杜拉斯四部作品中的互文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3):115-118. 被引量:3
-
3全群艳.《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50-53. 被引量:2
-
4赵怿李.母亲的变形记——《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中国北方的情人》中母亲形象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9):67-68.
-
5惠芬芬.杜拉斯作品中母女之间的疏离对抗关系研究——以《厚颜无耻的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情人》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2):97-98.
-
6何婷婷.灵魂铸就“母亲”——从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谈起[J].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1):178-180. 被引量:1
-
7王祖基.论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诺先生”的文化内涵[J].消费导刊,2008,0(22):197-197. 被引量:1
-
8雷婷.《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长安学刊,2012(1):45-47.
-
9罗婷.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国外文学,2001(4):9-14. 被引量:74
-
10他会抢救哪幅画?[J].少先队小干部(下半月刊),2011(12):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