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高产育种方向
被引量: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我国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作者
陈长青
白石
史磊
孙甲
机构地区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135-4136,4149,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生产
高产育种
紧凑型品种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2
同被引文献
254
引证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72
参考文献
5
1
荣廷昭,李晚忱,潘光堂.
新世纪初发展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科学技术的思考[J]
.玉米科学,2003,11(F07):42-53.
被引量:67
2
戴景瑞.
发展玉米育种科学 迎接21世纪的挑战[J]
.作物杂志,1998(6):1-4.
被引量:44
3
MOCK J J,PEALCE R B.An idaltype of maize[J].Eupjytica,1975,24(3):613-623.
被引量:1
4
顾慰连.从光合产物和储存能量的辩证关系看理想型玉米.沈阳农学院学报,1979,(1):18-23.
被引量:2
5
李登海.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J]
.作物杂志,2000(5):1-5.
被引量:46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黄群策,孙敬之,白素兰.
我国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的进展[J]
.科技导报,1997,15(11):19-21.
被引量:3
2
佟屏亚.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J]
.科技导报,1997,15(11):22-25.
被引量:50
3
赵克明 等.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用玉米、食用玉米研究进展[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4
李晚忱.20世纪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发展与成就[A]..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37-41.
被引量:1
5
李晚忱 等.21世纪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任务与战略[A]..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33-136.
被引量:1
6
潘光堂 等.我国西南地区杂交玉米育种策略的探讨[A]..2l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23—126.
被引量:1
7
石德权 等.我国玉米品质现状、问题及发展食用玉米对策[A]..食用玉米研究进展用玉米研究进展[C].济南:山东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3.
被引量:1
8
宋同明.迎接高油玉米新世纪[A]..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30.
被引量:1
9
熊志强 等.2001年四川农业水份胁迫与干旱对策[A]..四川省作物学会交流材料[C].,2001..
被引量:1
10
冯巍.中国玉米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21世纪玉米遗传展望[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31-3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52
1
张慧,钱欣,高英波,薛艳芳,王庆成,刘开昌,李宗新.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和冠层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4):23-29.
被引量:6
2
刘树坤,杨汭华.
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损失测算[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40(3):389-395.
被引量:29
3
杨克诚,向葵,潘光堂,荣廷昭.
西南玉米新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及区域主推品种的选择[J]
.玉米科学,2010,18(1):146-148.
被引量:22
4
王亮,周旭梅,景希强,张宝石,李晓辉.
辽宁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及杂种优势比较[J]
.玉米科学,2010,18(3):47-52.
被引量:2
5
刘芳,黄立楠.
浅谈玉米品种鉴定与评价[J]
.新农村(黑龙江),2012(9).
6
高长健.
美国玉米育种工作中几个重要的种质资源[J]
.杂粮作物,2005,25(1):8-9.
被引量:4
7
柯永培,张彪,袁继超,肖小余,石海春,余学杰,孙群,赖仲铭,杨志荣.
深粒高产、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正红6号的选育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2):412-416.
被引量:10
8
高长建.
浅谈“累加选择”在玉米育种工作中的应用[J]
.杂粮作物,2005,25(2):72-73.
9
常胜合,舒海燕,秦广雍,黄群策,陈彦惠.
诱变育种在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74-176.
被引量:1
10
高长建.
高秆稀植大穗玉米杂交种与中矮秆耐密玉米杂交种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比较[J]
.杂粮作物,2005,25(3):156-157.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254
1
李乾碧,李涛,张学军,严飞.
4个糯玉米新品种的栽培经济效益比较[J]
.农技服务,2007,24(12):9-9.
被引量:4
2
梁晓玲,阿布来提,冯国俊,李铭东.
新疆优质青贮饲料玉米育种、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
.新疆农业科学,2003,40(z2):75-77.
被引量:10
3
牛占岐,柳纪虎,李汝平,李淑萍,王学智,许晓明,候世昌,王根轩.
春小麦的14MeV中子辐照育种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34(z1):68-70.
被引量:9
4
刘宏伟,鲁新,李丽娟.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5,13(z1):142-143.
被引量:48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产品供求分析与预测"项目组.
中国玉米生产与消费形势及供需平衡分析[J]
.农业展望,2005,1(3):21-25.
被引量:5
6
陈华文.
十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J]
.广西农学报,2003,18(3):1-5.
被引量:3
7
王艳哲,崔彦宏,张丽华,李金才.
玉米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3):173-176.
被引量:46
8
任转滩,马毅,李合新,李汉忠.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J]
.玉米科学,2004,12(2):30-33.
被引量:26
9
罗红兵,赵葵,郭继宇,倪嵋楠,隋丽,孔福全,路秀琴,周平.
重离子束在玉米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4):385-388.
被引量:15
10
刘桂玲,陈举林,李平海.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36-3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32
1
刘秀华,刘齐元,王建革.
江西玉米发展的几个问题[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212-214.
被引量:6
2
周章印.
玉米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7):54-57.
被引量:12
3
宋长江,崔俊明,卢道文,孙海潮,王海莉.
玉米新杂交种安玉13及其种质改良途径[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73-73.
4
杨连坤.
兴仁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农技服务,2008,25(12):133-134.
被引量:1
5
卢妍.
青贮玉米在畜牧业中的发展策略[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3):52-53.
被引量:16
6
张社梅,赵芝俊.
我国玉米病虫害防治与转基因玉米的应用前景分析[J]
.玉米科学,2009,17(3):149-152.
被引量:29
7
时俊光.
中国玉米育种与杂优模式利用研究现状[J]
.杂粮作物,2009,29(5):307-309.
被引量:4
8
袁春新,唐明霞.
青玉米“带壳预煮,去壳速冻”加工工艺[J]
.农技服务,2009,26(10):117-118.
9
李丹,孙志梅,王艳群,李婷,薛世川,王小雪.
氮磷钾和微肥对高肥区夏玉米养分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6):32-36.
被引量:20
10
卢秉生,丰光,李妍妍,娄志东.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进程及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J]
.杂粮作物,2010,30(2):68-71.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172
1
周文期,寇思荣,连晓荣,杨彦忠,刘忠祥,王晓娟,何海军,周玉乾.
水稻和玉米叶表皮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J]
.植物生理学报,2020,56(2):189-199.
被引量:10
2
张俊杰.
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利用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32-332.
被引量:1
3
李希腾,刘必善,王黎明,杜世凯,向发洪,郑兴权,刘传兵,冯春福,李永碧,王永杰.
鄂西南山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46-46.
被引量:5
4
刘波,柯才焕,曾志南.
γ射线对日本囊对虾生物学效应的初步探讨[J]
.核农学报,2009,23(5):829-832.
被引量:1
5
徐艳霞,李旭业,王晓春,李晓波.
建国以来我国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与成就[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6):165-168.
被引量:38
6
马风宝,杨晓军,鄢花玲,庞云祥.
宁南地区饲料玉米青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22-322.
被引量:1
7
朱梅芳,谢燕妮,李仕坚,陈学文,赵政.
提高南方地区青贮玉米品质的技术措施[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31-34.
被引量:3
8
王世伟,姜丽娟,李旭业.
外源DNA经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玉米及后代分子验证研究进展[J]
.高师理科学刊,2010,30(2):76-80.
9
符世明,孟正军,陈月娥,刘谷端,谢凤鸾.
张绪林牌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水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48-48.
被引量:1
10
余桂容,杜文平,宋军,窦茜,刘永胜,陆伟,徐利远.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及耐草甘膦植株再生[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4):108-113.
被引量:10
1
王振东.
夏玉米大面积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0(5):10-10.
被引量:1
2
李芳贤,徐光彬,柴树桔,李兴明,王德华,张桂珍,刘玉娥.
影响紧凑型夏玉米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J]
.杂粮作物,2003,23(4):214-216.
被引量:2
3
杨正稳,韦振华.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8):124-124.
4
杨伟光,李跃华,韩立军,李伟,高士杰.
关于高梁育种方向的刍议[J]
.农业与技术,1995,15(1):16-17.
5
刘自华,贺际春.
我国高粱育种方向的探讨[J]
.作物杂志,1996(2):19-21.
被引量:3
6
谭志军.
具有高产潜力的水稻育种方向[J]
.国外科技,1991(10):38-39.
7
郑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新技术,2010(5):4-5.
8
冷艳梅,苏同娥.
小麦、花生、大豆立体种植模式[J]
.农业知识,2004(25):21-21.
9
黄利兴,游年顺,雷上平,雷捷成.
福建省近11年审定的水稻品种及今后水稻育种方向探讨[J]
.福建农业科技,2002,33(4):20-23.
被引量:4
10
刘君丽,司乃国,解会敏,黄林.
小麦白粉病化学防治现状及发展方向[J]
.农药,1999,38(7):26-27.
被引量:7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