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后期延安文学中的“语言” 被引量:7

On the Language of Late Yan'an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延安作家对民间语言尤其是农民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延安文艺整风前,作家们对根据地农民的刻画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具体语言的运用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丑化和欧化现象,显示出与根据地农民和农民化的士兵间的隔膜。延安文艺整风后,农民语言和民间语言在新的意识形态要求下开始大量进入延安作家的话语实践,并因之进一步改写了延安作家的语言观。在阶级论和党的文学观念指导下的对于方言的运用问题,乃是为了形成阶级—民族主义规约下的现代阶级性民族或政党性民族认同。事实上,只有当农民语言和民间语言在更大范围内被纳入新的意识形态话语场中,它们才能成为后期延安文学主导性意义构成的一部分。 Yan'an writers experienced a complex process in learning and using the folk language, especially the language of peasants. After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1942, the language of peasants and the folk language began to enter in large numbers into the literary pratice of writers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ideology and thus change their views of language. Only if the language of peasants and the folk language are integrated into a new ideological discourse on a larger scale can they characterize, in part, late Yan'an literature.
作者 袁盛勇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9-123,共5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延安文艺整风 民间语言 农民语言 后期延安文学 Yan'an writer, the folk language, the language of peasants, late Yan'an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8、861页. 被引量:118
  • 2毛泽东.《致周扬》(1939—11—07),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艺论集》,第259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 3茅盾.《大题小解》,载《解放日报》,1941—10--07. 被引量:1
  • 4袁盛勇.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J].文艺理论研究,2005(4):2-9. 被引量:14
  • 5《东方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开幕》,载《解放日报》,1941年11月1日,第2版. 被引量:32
  • 6荒煤.《高尔基与文学语言问题》,载《新中华报》,1940-06—18,第6版. 被引量:1
  • 7周扬.《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J].中国文化,1940,. 被引量:24
  • 8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见《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513页. 被引量:7
  • 9李陀.《丁玲不简单》[J].今天,1993,(3). 被引量:2
  • 10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6页.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30

共引文献234

同被引文献46

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