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议中的执守——从叙述立场几度转变看余华小说的先锋本质
被引量:2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73-75,149,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金
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启动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13
-
1余华.《小说的世界》..《说话》.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被引量:1
-
2余华著..余华作品集 (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16页.
-
3余华.《我的文学道路》..《说话》.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86页. 被引量:2
-
4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30.
-
5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1999.
-
6苏占兵.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衰退与落潮——细读余华《兄弟》[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7):42-43. 被引量:2
-
7李敬泽.《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我读<兄弟>》,《文汇报》,2005年8月20日. 被引量:2
-
8马跃敏.《兄弟》:余华的困境与歧途[J].当代文坛,2006(2):96-98. 被引量:7
-
9余华,杨绍斌.“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J].当代作家评论,1999(1):4-13. 被引量:150
-
10洪治纲,余华.回到现实,回到存在——关于长篇小说《兄弟》的对话[J].南方文坛,2006(3):30-35. 被引量:38
共引文献214
-
1王侃.别裁伪体亲风雅:“一点点”又论——余华“少作”诠疏之三[J].文艺争鸣,2022(9):128-136.
-
2吴卫华.《文城》与余华对传统的再发现[J].华中学术,2021(3):115-123. 被引量:1
-
3马丽娟.“余华现象”管窥[J].韶关学院学报,2008,29(11):80-82.
-
4向荣.中国先锋小说的终结与蜕变[J].山花,2008(16):143-161.
-
5石慧.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9-32. 被引量:2
-
6刘永涛,欧阳文章.从“极致”到“无比单纯”的叙事——论《圣经》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J].山花,2006(6):129-136. 被引量:2
-
7姜智芹.影响与接受——卡夫卡之于中国新时期作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72. 被引量:5
-
8文贵良.文学汉语:想像与实践[J].华文文学,2005(5):56-61. 被引量:2
-
9董颖.解读暴力世界——揭开《一九八六年》的面纱[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20-21.
-
10王敦.在“冷血”与“温情”之间穿行的小说叙事——兼谈余华小说叙事的民间审美文化取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0):3-5.
同被引文献70
-
1沈婵娟.海盐地域文化对余华的影响[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318-323. 被引量:7
-
2张梦阳.阿Q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典型问题[J].文学评论,2000(3):43-51. 被引量:24
-
3沈文慧.存在之思与现实之痛——余华与张艺谋的两种《活着》[J].电影评介,2008(1):45-46. 被引量:11
-
4钱春芸.在生存与死亡中成长——论《在细雨中呼喊》和《兄弟》的成长主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1):92-95. 被引量:6
-
5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J].南方文坛,2001(4):28-39. 被引量:73
-
6张清华.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
7卢永裕.余华文本的表现世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9(4):30-34. 被引量:1
-
8余弦.重复的诗学——评《许三观卖血记》[J].当代作家评论,1996(4):12-15. 被引量:28
-
9吴义勤.切碎了的生命故事——余华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论评[J].小说评论,1994(1):59-63. 被引量:8
-
10谢有顺.绝望审判与家园中心的冥想——再论《呼喊与细雨》中的生存进向[J].当代作家评论,1993(2):53-5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刘琼.余华小说创作中重复艺术的价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87-89.
-
2侯玲宽.在坚持与背离中突围——论余华创作的转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4):46-52. 被引量:1
-
3黄沈俊,王有亮.2012年余华研究综述[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2):55-59. 被引量:1
-
4李晓洪.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的孤独意识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111-112.
-
5郑晴和.像生活那样实实在在——探析《许三观卖血记》中人物情感表达方式[J].当代文坛,2014(5):77-79.
-
6谢国平.人性的异化与爱的救赎:余华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4):25-27.
-
7张玥.试论余华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J].小品文选刊(下),2015,0(12):36-36.
-
8张圆圆.余华与川端康成的比较研究[J].报刊荟萃(下),2018,0(4):287-287.
-
9周静.对余华小说作品艺术性的探讨[J].语文建设,2014,0(05Z):40-41.
-
10刘琰.成长视角下余华小说的创作[J].作家,2015,0(5X):18-19.
-
1陈会清.杨绛散文客观冷静的叙述立场[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4):59-59.
-
2刘爽.论沈从文散文的叙述立场和艺术风格[J].科学与财富,2014,0(12):450-451.
-
3陈尚荣.拆穿“爱情”和“精英”的神话——市场化时代池莉“凡俗化”的叙述立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21-24.
-
4刘希云.理性的深邃与激情的沉迷——《伤逝》与《莎菲女士的日记》之比较[J].德州学院学报,2007,23(1):9-12.
-
5范步淹.一种独特的叙述立场——评陈应松的中篇小说[J].小说评论,1991(5):35-39.
-
6赵友龙,潘如成.曹征路小说的“新左翼文学”特质及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2):47-50. 被引量:1
-
7齐园.倾听世纪末的鼓声——感悟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J].枣庄师专学报,2001,18(6):43-46.
-
8李弗不.“哕嗦”诗文趣赏[J].知识窗(教师版),2008(4):28-28.
-
9肖定丽,三脚小猫.一个被挤掉的字[J].儿童文学选刊,2015,0(3):38-42.
-
10后山.那就算了[J].词刊,2014(4):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