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水泥技术》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Cement Technology
共引文献10
-
1高长明.再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四零一负”战略[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4(B11):7-12. 被引量:7
-
2高长明.循环经济与水泥工业的“四零一负”战略[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5,11(3):1-5. 被引量:2
-
3高长明.利用水泥厂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势在必行——从日本生态水泥的教训说起[J].水泥工程,2007(2):3-6. 被引量:11
-
4高长明.21世纪水泥工业的历史使命──转向绿色工业,协建仿生群乐体[J].水泥,1997(1):1-5. 被引量:20
-
5高长明.现代水泥工业的节能与二次能源回收技术[J].水泥,1998(3):1-7. 被引量:22
-
6高长明.试论新经济时代的水泥工业[J].中国建材科技,2000,9(3):1-6. 被引量:5
-
7高长明.当代水泥工业发展方向──环保补偿+个性化服务+电子商务[J].水泥技术,2001(1):9-11. 被引量:6
-
8高长明.水泥工业“四零一负”理念及展望[J].水泥技术,2016(1):17-19. 被引量:1
-
9高长明.水泥与混凝土的环境友好特性概论[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3(2):1-4. 被引量:2
-
10赵联芳,傅大放,钱春香.论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J].公路交通科技,2003,20(4):148-15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109
-
1高长明.再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四零一负”战略[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4(B11):7-12. 被引量:7
-
2吴学权.国内外混合水泥发展简况[J].江苏建材,1993(1):10-13. 被引量:9
-
3李艳君,刘晓存.石灰石对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1994,13(4):64-68. 被引量:10
-
4高长明.循环经济与水泥工业的“四零一负”战略[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5,11(3):1-5. 被引量:2
-
5聂梅生,夏心龙.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3):18-22. 被引量:5
-
6孙振平,张冠伦.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高抗渗、低收缩混凝土的配制措施及机理[J].混凝土,1995(6):2-11. 被引量:13
-
7高长明.熟料篦冷机的新发展及其技术改造[J].水泥,1995(7):25-28. 被引量:1
-
8高长明.熟料烧成系统的技术进展[J].水泥,1996(4):14-18. 被引量:2
-
9唐明述.提高重大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J].中国化工,1996(3):34-37. 被引量:12
-
10邵靖邦.欧洲国家粉煤灰利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6,10(2):43-4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30
-
1李东旭,陈胡星.低钙玻璃态环境节能型胶凝材料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0,28(z1):11-15.
-
2胡曙光.绿色水泥——二十一世纪水泥的发展方向[J].河南建材,1999(1):6-10.
-
3吕林女,胡曙光.混凝土的耐久性与高性能水泥[J].河南建材,1999(2):16-18. 被引量:2
-
4高长明.再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四零一负”战略[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4(B11):7-12. 被引量:7
-
5陈晓霞,王建芳.绿色水泥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23(2):41-42.
-
6卫爱民,付向红.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河南建材,2005(3):25-26.
-
7高长明.水泥工业“四零一负”战略对循环经济的奉献[J].水泥工程,2006(4):1-4.
-
8高长明.抓紧机遇自主创新我国水泥工业余热发电新技术[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7,13(3):1-3. 被引量:4
-
9高长明.生态文明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宏观策略及途径[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8(1):1-4. 被引量:2
-
10高长明.循环经济与我国水泥工业[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10):3-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43
-
1沈鑫根,肖镇,杨盛林.预分解窑试烧危险废弃物[J].中国水泥,2002(10):44-47. 被引量:2
-
2李维红,关萍.土木工程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6):113-114.
-
3周庆杰.现代建筑施工过程环境保护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24). 被引量:3
-
4毛玉如,方梦祥,马国维.水泥工业的废弃物利用与CO_2排放控制探讨[J].再生资源研究,2004(4):32-37. 被引量:12
-
5高长明.再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四零一负”战略[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4(B11):7-12. 被引量:7
-
6朱晓丽,刘臻,丛丽娜.碱-矿渣水泥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22(10):27-29. 被引量:2
-
7钟海英,贾淑明.浅析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甘肃科技,2004,20(10):96-98. 被引量:2
-
8蓝恭海.华尔街“教父”——格林斯潘的理财心经[J].大众理财顾问,2005(1):90-91.
-
9马保国,李相国,王信刚,董荣珍,朱洪波.水泥工业的环境负荷及控制途径[J].水泥工程,2005(2):79-82. 被引量:8
-
10高长明.循环经济与水泥工业的“四零一负”战略[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5,11(3):1-5. 被引量:2
-
1高智.对水泥工业产业布局的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07,5(3):8-12. 被引量:2
-
2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0号)[J].混凝土,2006(11):95-96.
-
3李云春.关于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建材发展导向,2007,5(2):25-27. 被引量:2
-
4切实淘汰落后水泥 实现增长方式转变[J].国外建材科技,2007,28(2):7-7.
-
5刘明.淘汰落后建立有效机制 实现水泥工业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水泥,2007(3):6-7.
-
6李海涛.可持续发展: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1(5X):248-248.
-
7易晓文,任柏强.上市公司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水泥行业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2,22(11):172-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