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鲍罗廷与1924年中苏谈判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24年中苏谈判,双方签署《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俄恢复正常外交关系。时为国民党政治顾问的鲍罗廷在其中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说服孙中山放弃全国性政府纲领,以利于加拉罕在北京谈判的顺利进行;通过南北两股反直力量孙中山、张作霖向北京政府施压,加速了谈判的进程;协定签署后,促使国民党接受既成事实,削减了来自南方革命阵营的责难。当然,鲍罗廷肩负输出革命的任务,上述所作所为令鲍罗廷身临尴尬处境。
作者
周利生
机构地区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3,共5页
关键词
鲍罗廷
加拉罕
谈判
分类号
K2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4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265-266、327、415、295、388、487、439、440、486、486、439、487、403页.
被引量:1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532、533、535页.
被引量:1
3
程道德等编..中华民国外交史资料选编 1919-193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597.
4
.《中国银行监理处布告》[N].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3月3日第2版.
被引量:4
5
薛衔天等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 1917-192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731.
6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编..谭平山研究史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597.
7
[俄]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团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被引量:1
8
.香港10日发出的电讯报道.《申报》,1924年3月11日.
被引量:1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鲍罗廷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98页.
被引量:2
10
《瞿秋白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21-522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
1
刘曼容.
孙中山对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认识变化考析[J]
.学术研究,2004(11):103-108.
被引量:1
2
黄秀华,叶少宝.
1916—1924年中国银行广东分行的三次停兑风潮[J]
.民国档案,2004(4):60-63.
被引量:1
3
杨雨青.
国民军与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J]
.近代史研究,2000(3):117-133.
被引量:3
4
吴元康.
北京政变后段祺瑞与孙中山会晤问题考辨[J]
.历史档案,2001,14(1):116-118.
被引量:2
5
陈晓清.
从武穴主和到五原誓师——试述孙中山对冯玉祥的影响[J]
.民国档案,2001(3):62-67.
6
张晓辉.
艰难的磨合:廖仲恺与民初商人关系探析[J]
.民国档案,2009(1):56-62.
被引量:2
7
梁观福.
孙中山北伐动因剖析[J]
.广东史志.视窗,2010(3):59-64.
8
张殿兴.
俄共体制对中国国民党改组的影响[J]
.广东社会科学,2010(6):100-106.
被引量:1
9
赵秀华.
中国大革命视角下的“俄国革命模式”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研究,2016(4):117-126.
同被引文献
8
1
陈胜粦.
一九二三年的“关余事件”和中国人民的反美斗争[J]
.学术研究,1965(6):56-63.
被引量:3
2
张北根.
1918—1921年英国对待关余问题的态度[J]
.民国档案,2004(4):64-70.
被引量:6
3
饶品良.
1923年-1924年广州关余事件中的民众运动[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2):72-78.
被引量:3
4
杨智友.
收回粤海关运动新论[J]
.民国档案,2005(4):121-125.
被引量:2
5
张俊义.
南方政府截取关余事件与英国的反应(1923—1924)[J]
.历史研究,2007(1):115-129.
被引量:12
6
徐静玉.
从强硬到妥协——白鹅潭事件中的英国政府[J]
.社会科学辑刊,2008(2):145-151.
被引量:1
7
罗福惠.
苏俄(联)对孙中山的援助为何既迟又少?——兼论土耳其民族运动的阴影[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9(2):43-51.
被引量:5
8
戴鞍钢.
孙中山与“关余”之争[J]
.近代中国,1991(2):73-8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徐静玉.
苏俄与广州关余事件[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6):62-6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侯中军.
1949年以来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及南方政府的革命外交研究回顾[J]
.兰州学刊,2016(5):70-85.
被引量:1
1
陈冠玉.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中途转向?[J]
.史学月刊,2006(3):124-125.
2
冯国民.
评“中东路事件”[J]
.世界历史,1986(12):59-61.
被引量:7
3
A.B.潘佐夫,李玉贞.
新发现的李大钊、陈独秀、任弼时信件[J]
.百年潮,2005(1):31-34.
被引量:2
4
王静.
苏联、共产国际与冯玉祥国民军[J]
.党史纵览,1994,0(6):31-37.
5
卢绪友.
中苏谈判与外蒙独立——以台湾方面史料为中心的考察[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39(2):62-67.
6
姚洪亮.
维经斯基在中国活动述评[J]
.北京党史研究,1994(6):58-61.
7
廖芳芳.
《大公报》视野下的1945年的中苏谈判[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2):67-70.
8
文丰.
越南的社会性質和八月革命[J]
.史学月刊,1958(8):31-35.
9
王春良.
论中东铁路事件─—兼谈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0(3):31-34.
10
孙果达.
鲍罗廷来华任务考[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3):7-10.
江汉论坛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