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日经济实力地位比较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虽然中国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而日本经济走过了很长一段低增长期,但当前中日两国经济实力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日本经济仍占据优势。本文通过分析中日两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条件与增长趋势,认为大约在2015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
作者
陈江生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3,共5页
关键词
中日关系
中国经济
日本经济
实力地位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31.3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1
中国科技统计信息中心,http://www. sts. org.cn/tjbg/cgylw/documents/2007/070119. htm.
被引量:1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2006年9月.
被引量:3
3
田中景著..日本经济 过去·现状·未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14.
4
张伯里,陈江生.《世界经济基本知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第34页.
被引量:1
5
陈江生.“日本经济是否还能正常增长”,《学习时报》,2005年6月6日.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
1
许宪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分析[J]
.统计研究,2009,26(1):20-27.
被引量:3
2
王宇.
危机后全球利率政策如何调整[J]
.金融发展研究,2010(8):3-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陈江生.
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防范的若干思考[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6(4):65-69.
被引量:6
2
余芳东.
中国与OECD国家购买力平价和经济实力的比较研究[J]
.管理世界,2005,21(4):12-19.
被引量:6
3
方行.
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3):91-98.
被引量:44
4
彼得.卡赞斯坦,白云真.
美国帝国体系中的中国与日本[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7):7-14.
被引量:12
5
当美闫经济被确认陷入衰退以后[D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12/02/content10444105.
被引量:1
6
陈江生.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全球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7(9):1-6.
被引量:7
7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课题组.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报告,2010.
被引量:1
8
[意]卡洛·M·奇波拉 主编,徐璇 译.欧洲经济史[M]. 商务印书馆, 1988
被引量:2
9
(西德)K.阿登纳著,上海外国语学院德法语系德语组等译.阿登纳回忆录[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6
被引量:2
10
Mark j Valencia."The East China Sea Dispute:Ways Forward,"[].CSIS Pacific Forum:PacNet Newsletter.200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7
1
陈江生.
对本轮世界经济危机进程的几点判断[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11(1):42-45.
被引量:2
2
陈江生.
试析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13(1):46-51.
被引量:17
3
陈江生.
金融危机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浅析[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3(2):84-89.
被引量:1
4
蔡一鸣.
人均GDP、基本消费与人口规模——兼论中美日经济实力差距[J]
.北京社会科学,2013(6):95-101.
被引量:1
5
蔡一鸣,钟宇钰.
基本消费与金砖五国的经济实力比较:2000~2010年[J]
.战略决策研究,2014,5(6):62-69.
6
余洪亮.
中日经济比较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0(23):300-300.
被引量:2
7
潘洪洋,臧海蓉.
中日问题的层次解析——借鉴法德模式[J]
.黑龙江史志,2009(1X):58-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肖永龙.
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的应对举措[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8(2):61-64.
被引量:1
2
陈江生.
金融危机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浅析[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3(2):84-89.
被引量:1
3
肖永龙,陈华.
金融危机成因与我国的应对举措[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7(2):46-48.
4
安毅,常清,付文阁.
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探析——兼谈中国的未来出路和应对之策[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5):74-79.
被引量:14
5
王秋石.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兼议中国后发展地区的机遇[J]
.当代财经,2009(12):5-9.
被引量:33
6
肖良.
后金融危机阶段的回顾与展望[J]
.经济问题探索,2010(5):153-156.
被引量:1
7
金芳.
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J]
.世界经济研究,2010(10):3-9.
被引量:21
8
马云泽.
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转换[J]
.当代经济管理,2011,33(6):1-5.
被引量:1
9
杨秀萍,马云泽.
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转换[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8(4):1-5.
被引量:1
10
徐敦鹏.
全球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机遇与风险[J]
.区域金融研究,2011(10):4-8.
被引量:1
1
肖恩·赖因.
2010年,你不能再忽视的中国[J]
.中国青年,2010,0(3):26-26.
2
罗絮.
解读“重要战略机遇期”[J]
.文明与宣传,2003,0(2):50-54.
3
张伯里.
科学发展观与战略机遇期[J]
.地理教学,2006(10):1-4.
4
姜春明.
日本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J]
.南开经济研究,1991(5):63-71.
5
李梦觉.
优化湖南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J]
.经济导刊,2007(S3):94-95.
6
杨雪冬.
美国政府如何创新[J]
.党员文摘,2008(9):32-33.
7
王涛.
中国经济尚未成长为世界经济之一“极”[J]
.理论参考,2005(12):58-58.
8
徐泰玲.
长三角产业集群模式比较及发展策略[J]
.东吴学术,2010(3):90-95.
被引量:3
9
李靖宇,张晶涛.
关于强化大连在东北区域经济融合中的实力地位论证[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6):26-32.
被引量:1
10
程璇.
科技发展对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影响探析[J]
.法制与经济,2010,19(2):136-137.
现代国际关系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