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立象以尽意 用意以求理——浅谈中医思维的艺术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上,从“象”思维的角度切入,剖析了“象”的本质,阐释了“象”的思维方法及取象比类法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并以二分法辨证评价了“象”思维在中医发展史中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展望了中西贯通之路上中医思维的改善方向。
作者
姜莉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1-432,共2页
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象
思维方式
中医学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18
参考文献
6
1
张宗明著..奇迹、问题与反思 中医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334.
2
车离等著..探寻思想轨迹 中医学史的文化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86.
3
张其成.
“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J]
.周易研究,2002(2):71-80.
被引量:56
4
王前.
论“象思维”的机理[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3):58-63.
被引量:30
5
黄志杰.
浅谈取象比类法对中医学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58-59.
被引量:12
6
孙元化.浅议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2,9(3):53-5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王树人,喻柏林.
论“象”与“象思维”[J]
.中国社会科学,1998(4):38-48.
被引量:91
2
王树人.
“易之象”论纲[J]
.开放时代,1998(2):21-27.
被引量:7
3
张其成.
论中医思维及其走向[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4):10-12.
被引量:21
4
《管子·心术上》.
被引量:28
5
.《庄子·外物》[M].,..
被引量:37
6
《论语·雍也》,中华书局1983年版
被引量:232
7
.《易传·系辞上》[M].,..
被引量:24
8
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M].,..
被引量:5
9
.《老子》第二十一章[M].,..
被引量:12
10
.《庄子·达生》[M].,..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
90
1
唐国梁,李冬冬,刘益彰.
太极拳的“象”思维方式及特征[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25(6):86-88.
被引量:1
2
周伟生,严英,莫伟.
浅论中医模糊思维[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1(2):114-116.
被引量:9
3
金福.
企业高级技工师徒制培训模式新探[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3):58-62.
被引量:9
4
王前,李作学,金福.
基于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个体隐性知识评价指标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37-39.
被引量:9
5
蔡子微.
中医学的文化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纲要(六)——科学继承与发展:《周易》可拓学研究(下)[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6):43-53.
被引量:4
6
黄嘉丽.
网络媒体选择的两个核心指标:目标受众覆盖率和广告相对成本[J]
.广告主,2006(10):72-72.
被引量:1
7
闪增郁,张智,陈燕萍,向丽华.
《内经》奠定了中医脉学的生理学基础[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888-889.
被引量:6
8
宋玉玲,赵宏杰,张笑波.
中医学为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续)[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64-2266.
被引量:2
9
郁祥.
取象比类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J]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3):154-155.
被引量:1
10
闪增郁,陈燕萍,汪南玥,于友华,向丽华,张智.
中医脉诊信号采集与分析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77-78.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55
1
王强,傅薇.
脉象的脉名与脉素[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144-145.
被引量:3
2
王前,刘庚祥.
从中医取“象”看中国传统抽象思维[J]
.哲学研究,1993(4):45-50.
被引量:24
3
张一兵.
波兰尼与他的《个人知识》[J]
.哲学动态,1990(4):25-28.
被引量:19
4
张艳萍,张宗明.
中医院校《逻辑学》教学的思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4):39-40.
被引量:3
5
张苇航,张炜.
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
.医古文知识,2004,21(3):9-11.
被引量:12
6
张其成.
“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J]
.周易研究,2002(2):71-80.
被引量:56
7
李开生,王津生.
中医思维的核心——“取象比类”[J]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41-42.
被引量:13
8
黄碧群.
论脉象的识别[J]
.中医药导报,2006,12(5):6-8.
被引量:7
9
张其成.
论中医思维及其走向[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4):10-12.
被引量:21
10
于念东,胡春雨.
论概念的规范化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基础[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20-2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唐仕欢,黄璐明,杨洪军,黄璐琦.
论象思维对中药药性形成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09,50(6):485-487.
被引量:44
2
张艳萍.
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J]
.医学与哲学(A),2010,31(2):60-62.
被引量:17
3
王莹莹,杨金生.
论古代经络学说的文化内涵[J]
.医学与哲学(A),2010,31(2):63-65.
被引量:11
4
张艳萍.
论中医教育中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培养[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458-459.
被引量:12
5
纪云西,蒋历,黄贵华,陈国忠,刘熙荣,安晓霞.
“象”的哲学内涵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2012,5(3):201-203.
被引量:13
6
邢文文,刘奇,李培.
司外揣内思想在呕吐临证中的应用探析[J]
.四川中医,2014,32(2):55-57.
被引量:1
7
孙岸弢,孙劲晖,赵鲲鹏,王永炎.
中医象思维的相关理论探讨[J]
.中医药学报,2014,42(4):1-5.
被引量:17
8
王赛,陆小左.
浅谈中医脉诊认识方式的历史沿革[J]
.河南中医,2015,35(1):43-44.
被引量:4
9
赵军,李婧,董重阳,李昕,师建平,刘岩,高小明,常虹,杨广源,段迎喜(指导).
名中医段迎喜治疗小儿呕吐的学术思想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9):80-8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8
1
赵军,赵立新,师建平,刘岩,谢静华,华明臣,张冬梅,沈浩.
蒙药塔布森-2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12):47-51.
2
张凯强,李良松.
《本草纲目》水部药物药用研究[J]
.中医文献杂志,2023,41(5):28-31.
3
李利清,虞坚尔,白莉,周静冬,张新光.
中医学术传承之否定要义[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590-5592.
被引量:3
4
郭在强,刘烁伟.
中医象思维的逻辑科学思考[J]
.世界临床医学,2018,12(2):71-72.
被引量:2
5
黄璐琦.
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方向[J]
.中药与临床,2011(2):1-3.
被引量:19
6
唐仕欢,杨洪军,黄璐琦.
论中药药性的概念、形成及其意义[J]
.中医杂志,2010,51(4):293-296.
被引量:46
7
蒋海强,张莹,容蓉.
顶空静态进样GC-MS分析羌活挥发性成分[J]
.药物分析杂志,2011,31(4):735-738.
被引量:16
8
李梦漪,张瑞贤.
《本草纲目》象思维研究概况[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1):9-11.
被引量:5
9
邢玉瑞.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进展述评(二)[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0):1931-1933.
被引量:1
10
王磊,裴丽,杨云松.
近10年关于中药药性的理论性研究及其分析[J]
.中医药信息,2012,29(1):127-129.
被引量:7
1
刘明,李宁,贾成祥,李娟娟.
取象比类法在中医学中的运用[J]
.中医学报,2010,25(5):891-893.
被引量:10
2
张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1):199-200.
3
丁家欣.
《黄帝内经》与饮食营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4):262-262.
被引量:1
4
张晓忠,董胜寿.
学习《伤寒论》结合临床小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2):212-212.
被引量:2
5
钟燕春,章增加.
《周易》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影响[J]
.中医药通报,2008,7(5):29-31.
被引量:3
6
马达,徐向宇,贾成祥,刘明.
浅谈取象比类法在中医形态学方面的运用[J]
.河南中医,2009,29(10):951-952.
被引量:3
7
王雪.
大黄的抑菌作用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2014(4):250-250.
被引量:1
8
徐艳,曹松屹,曲格霆.
大黄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2):43-44.
被引量:23
9
曾典,袁明勇,张仲林.
肺气虚证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2014,32(6):175-179.
被引量:8
10
郁祥.
取象比类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J]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3):154-155.
被引量:1
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